這個數據庫被命名為PteroTerra,意為翼龍之地。來自美國加州羅馬林達大學的博士生馬修·麥克萊恩(Matthew McLain)說:“像這樣針對單一物種、可以查詢每一件翼龍化石樣品的數據庫十分有用。因為某些研究中遇到的問題,在包含多種動物的大型數據庫中是無法找到滿意答案的。”
翼龍是第一種能夠飛行的脊椎動物。它們生存在距今2.28億到6.6千萬年前,在白堊紀晚期滅絕。在翼龍翱翔於遠古天空的幾千萬年間,它們演化出了非常多的種類:有的體型很小,例如麻雀大小的隱居森林翼龍(Nemicolopterus crypticus),它們生存在距今1.2億年前的中國境內;有的體型則巨大,例如非常著名的風神翼龍(Quetzalcoatlus)。它們有長頸鹿那麼高。據推測,這種翼龍會用它們長長的喙像鸛鳥銜青蛙一樣捕食小型恐龍。

隱居森林翼龍(Nemicolopterus crypticus)。圖片來源:paleospot.com

風神翼龍(Quetzalcoatlus)。圖片來源:blogspot.com
古生物學數據庫是一種常用工具,因為研究者可以利用這些數據庫來逐個瀏覽化石樣品。最大的古生物學數據庫之一,古生物學數據庫(the Paleobiology Database)就收錄了超過5萬個樣品。而麥克萊恩和同事們希望開發一個更有針對性的數據庫,因此他們從零開始,建立了翼龍之地數據庫。作為一名古生物學家,麥克萊恩閱讀了大量關於翼龍的文獻,並走訪了多家博物館。
他說:“我們的數據庫包含了每種翼龍的最具代表性的化石樣品。從這方面來說,數據庫已經算得上比較完整了。”雖然他們的數據庫並沒有收錄所有已發現的化石碎片,但是麥克萊恩希望能有更多的古生物學家能夠加入他們的計劃,作為管理員協助樣品數據的上傳。
開發團隊選擇將數據接入谷歌地球,任何人只要登錄後就可以進行數據下載。麥克萊恩表示:“任何人都可以很快地學會使用這個數據庫,但重點是它可以讓你了解到這麼多不同的化石樣品都分布在地球的什麼地方。借此,你有可能會發現一些新的趨勢。” 2013年10月,麥克萊恩和他的團隊在丹佛召開的美國地質學會(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大會上展示了他們的成果。在這次展示中,他們利用自己開發的數據庫分析了翼龍的棲息地和多樣性隨時間的變化趨勢。

該數據庫允許用戶在谷歌地球上查看翼龍化石的位置。圖片來源:livescience.com
麥克萊恩提到:“我們團隊(利用數據庫)獲得的結果與其他研究者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所獲得的結果相同。“這說明這個數據庫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准確結果。翼龍的多樣性隨時間逐漸升高,並在白堊紀早期達到頂峰,而後就逐漸降低。而翼龍多樣性的升高似乎與它們的棲息地擴張相關:翼龍早期棲息在海洋周圍,可能以水中的魚類為食,就像現在的海鷗一樣;而到後來,越來越多的翼龍種類出現在了陸地上。
麥克萊恩表示,有古生物學家跟他提議建立關於其他遠古生物的數據庫,例如海生的蛇頸龍(Plesiosaur)。他還想開發一個有關恐龍腳印和行跡的數據庫,作為研究更大範圍恐龍遷徙的工具。他說:“如果你在同一岩層中發現了幾個指向同一方向的行跡,這就很可能包含了一些有關恐龍遷徙的信息。”
來源: http://www.guokr.com/article/438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