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rtner數十位優秀的本土分析師共同發布了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遴選出中國十大戰略技術趨勢,這些技術與趨勢值得中國的首席信息官們關注與考量,從而助力業務增長並在數字化時代保持競爭力。
Gartner表示,這十大技術趨勢突顯了目前中國的技術采用現狀以及技術的成熟度與牽引力。根據Gartner的最新預測數據,2014年中國企業在技術產品與服務上的開支預期將達到140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540億元)。
Gartner將未來三年內具備對企業產生重大影響潛能的技術定義為戰略性技術。構成重大影響的因素包括:顛覆IT或業務的巨大潛能,需要以投資為主,抑或過晚采用會產生風險。一項戰略性技術可能是一項現有的已成熟或/和已較廣泛使用的技術,也可能是一項能夠為戰略性業務優勢提供機會的新興技術。
Gartner首席研究分析師Amy Teng表示,“中國是一個巨大的且極具潛力與競爭力的IT市場。中國的技術趨勢與全球其他地區基本保持一致,但又因其特殊的市場情況而有些許不同。中國的企業在技術采用方面處於不同的階段,一些成熟的企業屬於技術采用的先行者,而一些企業則仍處於早期的評估階段。
“盡管這十大應被中國公司作為其戰略規劃進程考慮因素的技術已被明確定義出來,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必須對全部這些技術進行投資。然而,在未來兩年內,企業必須經過深思熟慮並對這些技術中的每一項作出決定。Amy Teng表示。
2014中國十大戰略技術趨勢主要包括:
移動設備多元化與管理
BYOD的快速采用使得企業級移動化戰略變得更為復雜和具挑戰性。到2018年,隨著不斷增長的各類設備、計算方式、使用情境以及交互範例,管理好這些多元化設備將成為企業首席信息官的首要戰略目標。在中國,首席信息官將面臨更為嚴峻的形勢,皆因該地區低端智能手機普及而形成更快的設備汰換周期。另一個顯著的區別則源自於中國的員工文化,他們傾向於工作更長的時間並有將工作與生活混淆的趨勢。
移動應用軟件與各類應用
2014年移動應用軟件與各類應用將持續增長,並且沒有任何跡像表明該趨勢將放緩,對移動服務的強力需求推動了這一增長,使得移動服務跨越了早期滿足信息與內容接入需求的階段,為用戶和業務帶來各類新功能。由於通過移動設備來探索世界變得極為普遍,中國企業目前正在嘗試新的互動技術,例如二維碼(QR code),音頻,增強實境(augmented reality),手勢等,NFC(近場通信技術)配備二維碼已成為最流行的一類技術。企業正不斷加快在移動應用方面的努力並成為技術采用先行者,主要包括銀行與航空公司,他們為用戶和員工推介各類移動應用軟件,例如移動銀行、自助登機服務以及客艙服務。
社交化商務(Social Commerce)
社交化商務是社交網絡與社交媒體用來支持銷售交易的一種用途。近五年裡,中國在社交化商務方面取得的成功使用案例遠遠領先於西方同行業者。在美國和歐洲,大部分常見案例主要為商品點評,在社交購物與社交網絡商務方面的成功極其有限。而在中國則恰恰相反,社交網絡商務主宰了整個市場。騰訊QQ,騰訊微信以及新浪微博已成為中國三大主要社交網絡,企業能夠利用這些社交網絡來推動社交化商務。
萬物聯網(Internet of Everything)
Gartner預測,截至2020年,將有260億台設備被裝入物聯網,2020年相關的物聯網產品與服務供應商將實現超過3000億美元的增值營收,並且主要集中在服務領域。為使中國成為物聯網發展的領先者,中國的領導廠商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與促進。政府也發布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以實現物聯網創新,選出九大領域作為政府投資的重點應用領域,主要包括:智能工業、智能農業、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環保、智能安防、智能醫療、智能家居。
混合雲以及IT服務代理
混合IT雲將是雲計算世界裡關鍵的運營模式。隨著更多的雲計算服務興起,一個可為企業提供更有價值的混合雲方面的IT管理的服務商將逐漸增多,這樣的服務商能夠確保企業在雲提供商選取、運營的合規性、雲架構的支付體系建立、混合雲的集成度、雲應用的管理、雲運行的安全性以及協同性等方面的效益和效率的最大化。大部分中國企業已經開始利用雲計算,同時也逐漸接受這種新型的運作模式。但由於某些外部和內部的因素,混合雲的IT環境在中國企業內尚未很好的普及和應用。盡管如此,Gartner仍預期在未來三年內對混合式解決方案的需求將變得更為強烈,將促使中國企業開始采用各類技術在一個混合式IT的架構下實現安全、管理以及管控方面的解決方案。
雲端/客戶端架構
智能手機銷量的高速增長. 設備與品牌的選擇多樣性, 以及繁榮的移動應用軟件生態系統,共同為企業在中國采用新的雲端/客戶端應用模式打造了溫床。4G服務的實現和新興的公有雲服務將在不久的未來進一步加速移動服務的發展和客戶端/雲端架構的變革。首席信息官與企業IT必需思考如何才能提供一個基於移動終端設備的統一的、無縫整合的用戶體驗,重新獲得軟件工程最佳實踐範例從而平衡整體化、模塊化、目標化和服務型等各類方式。幸運地是,中國企業在采用全新模式的時候,所需摒棄的傳統阻礙相對較少。
個人雲時代
中國的用戶正在逐漸接納各種各樣的個人雲服務,例如流媒體中的土豆,社交網絡中的微信,雲存儲以及跨設備跨平台數據同步中的QQ空間。不過,中國的個人雲服務與大部分其他成熟市場的差異主要在於現有的盈利模式。 目前中國市場上所提供的大多數個人雲服務均為免費提供給消費者,甚至包括一些流媒體服務。但隨著中國的企業越來越關注如何通過個人雲將其服務拓展至員工、合作伙伴或客戶從而提升運營效率和營收,這一現狀將發生改變。
軟件定義一切(Software-Defined Anything)
軟件定義一切(Software-defined anything,SDx)將IT服務(例如:計算、網絡、安全以及存儲)從硬件底層解耦出來,因此也將虛擬化這一概念擴展至一個新的層面,即所有的數據中心資源被抽離、合並以及自動化管理。數據中心SDx的核心組件包括計算虛擬化、軟件定義網絡(software-defined networks,SDNs),以及軟件定義存儲(software-defined storage,SDS)。在中國,SDN在A類企業中崛起的非常迅速,此外還有一些大型的電子商務以及雲服務提供商。盡管SDS尚處於萌芽階段,但其潛在市場機會已經吸引了一批全球範圍內的成型的技術提供商(如EMC,HP等),而中國廠商(如DataCore)以及全球性創業型企業(如Nexenta)也已提出相關解決方案。
互聯網規模IT (Web-scale IT)
對大部分的中國企業來說,互聯網規模IT是一個新概念。消費者文化的崛起正在改變企業開展業務的方式。數字化營銷和電子商務需要高效與敏捷的IT支持,同時考慮到中國有最大規模的網民數量,可擴展性將成為IT系統必須要考慮的一大問題。這些因素對傳統IT在可擴展性、成本以及響應速度方面都提出了挑戰。互聯網規模IT不僅專注於具有擴展性的IT設備和技術,同時也關注相關的運營流程以及組織架構。
3D打印
3D打印的實現主要是一項加成工藝,通過一台設備將數字模型生成為實物。該市場被明顯地劃分為三個類型:生物打印、消費者3D打印以及企業級3D打印。3D打印的主要優勢體現在能夠提供定制化或無法大批量生產的小批量的物件。3D打印在中國擁有許多真正的機會,從3D打印機以及打印材料的產品設計與制造、生物打印,到專業提供3D打印服務。
來源: 199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