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CEO佩奇:不會捐錢給慈善機構 會給創新公司



谷歌CEO拉裡·佩奇:創新公司除了盈利還有慈善

在自由經濟體制下,合法創造財富對社會的貢獻更大,與做慈善事業有同樣神聖的意義。慈善應該是全民的事業。慈善事業的發達,並非只靠一些億萬富翁的捐款,更仰賴全民的捐贈和大量奉獻。

谷歌CEO、聯合創始人拉裡·佩奇(Larry Page)早些時候宣布,他身後不會把錢捐給非營利慈善機構,而是要交給一個能有創新的公司,比如特斯拉汽車公司和Space X CEO以及SolarCity董事長Elon Musk。拉裡·佩奇認為,像特斯拉汽車公司那樣的公司對人類會帶來更大的好處。Musk先生的意像是要去到火星,為人類的生存做一個後備。在佩奇心目中,那既是一個盈利的公司,也是有慈善的理念。

拉裡·佩奇此言論一出,立即引起輿論巨大的反響,贊揚的不多,批評的卻不少。如此激烈的反響,應該也是預料之中的,因為在美國人心中,巨富做慈善似乎理所當然的事,美國歷史上卡內基、洛克菲勒等人都是把巨額的財富捐給慈善機構,萬世留英名,而當代位居富豪榜首列的巴菲特、蓋茨等幾百多巨富也都早簽了裸捐的誓言,拉裡·佩奇簽下那樣的誓言似乎也應順理成章,但佩奇不把財富捐給慈善機構,並提出捐錢給盈利公司的慈善理念。不僅他自己要這樣做,而且建議所有的人都應捐錢給能做大事的公司,卻有些出人意料。

佩奇如此的想法,自有他的道理。說得更大和更深一點,論對世界的貢獻,尤其是對窮人的幫助,是慈善事業還是盈利企業對推動的自由經濟體制作用更大?答案不言自明。只是人們通常很少會去思考創造財富與慈善事業同樣崇高這樣的問題。

從感覺上講,尤其是在道義優勢的感覺之下,世人無疑更看重慈善捐助。當人們想到卡內基、洛克菲勒等美國工業巨頭的時候,或許首先想到他們是慈善家,許多人幾乎忘了他們是革新了美國工業的工業家,就其對美國的總體貢獻來說,他們在工業上以及創造財富上,比慈善事業有更大貢獻。有意思的是,卡內基、洛克菲勒也並不看重他們創造的財富,而是要以慈善事業奠定他們的聲譽。但有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卡內基、洛克菲勒等能做流芳後世慈善事業,其基礎在於他們創造的財富,若沒有他們創辦的盈利公司創造的財富,他們即便有心做慈善也就想想而已,難以成為現實。

一句話,在自由經濟的體制下,合法創造財富對社會的貢獻更大,與做慈善事業有同樣神聖的意義。在過去的50年,市場經濟的體制下,全球範圍內的盈利公司通過就業、提供產品和服務、獲取利潤,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財富,並讓數十億的人走出了極度貧窮。從中國過去三十年的歷史來看,經濟的騰飛、數億人走出極度貧窮,靠的不是西方世界的慈善,而是從西方引起的經濟體制和技術,以及西方國家的市場。當然,話絕不能反過來說,中國需要的就是盈利的企業,不需要慈善的事業,事實上,中國太需要發展慈善事業了。但在現實中,我們從媒體上讀到的多是呼吁富人捐錢,而慈善其實應該是全民的事業。慈善事業的發達,並非只是靠一些億萬富翁的捐款,更仰賴全民的捐贈和大量奉獻。

特蕾莎修女在印度做了一生的慈善,幫助了數不盡的印度窮人,讓世人永遠銘記。但她無法幫助印度人脫貧,印度今天經濟上的發展,靠的是全球化的自由經濟體制,印度要進一步幫助更多的人脫貧,需要的還是自由經濟體制的發展,讓更多盈利公司創造就業和財富。

因此,慈善是必須要有的,而能創造利潤的企業也是道德的崇高的,同樣值得推崇。拉裡·佩奇的想法非但不應被貶低,而且值得贊揚。佩奇和他的伙伴創立了谷歌,獲得了百億財富,同時對社會作出了巨大貢獻。如果佩奇願意繼續通過盈利公司去幫助更多的人,就不該從某種意義的“道德”上去綁架他,逼他捐出90%的家產給慈善機構。同樣,比爾·蓋茨前半輩子創立、經營軟件巨頭微軟,對計算機技術發展有彪炳史冊的貢獻,那是崇高的事業,後半輩子,蓋茨以自己創造的財富去做慈善,也是崇高的事業。試想,如果沒有他前半輩子創造的財富,他後半輩子又怎麼可能投身高達幾百億美元的慈善事業?

來源:techweb

要得知最新科技消息,請留意派亞普科技創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