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經失敗的可穿戴設備就長這個樣

騰訊數碼訊(編譯:鵬飛)與很多電子產品一樣,可穿戴設備發展至今,經歷了無數的嘗試和失敗,最終才有了今天的谷歌眼鏡和智能手表們。據ABI調研公司預測,在2014年將有超過9萬款新的可穿戴設備上市,不論是設計還是功能,都將逐步完善。而那些早期的可穿戴設備雛形,雖然已經消失在主流市場,但前衛的設計理念還是具有一定影響和意義,下面就一起來回顧一下。

1. Private Eye顯示器及Twiddler鍵盤

發布時間:1989年

價格:未知

Private Eye顯示器及Twiddler鍵盤可能是第一款可穿戴計算機,盡管它的應用價值很有限。可以看到,顯示器的部分就像是一個頭戴式耳機,機身側面伸出一個笨拙的吊臂,嵌有一塊1.25英寸的720*280像素單色屏幕,可以實現約15英寸顯示器的觀賞效果。顯示屏除了能夠閱讀文字外,基本上沒有其他功能。

Private Eye顯示器實際上只是一個輸出設備,需要連接到一款擁有12MHz主頻英特爾286處理器、2MB RAM及85MB硬盤的計算機設備上使用,計算機需要連接到車載電源上使用,另外還配備了移動電池包。至於Twiddler鍵盤,則是輸入設備,握式的盲打體驗效果不佳。

設計理念的過人之處:能夠在移動環境下查看編輯文檔,在1989年可以說是一件奇妙的事情,最終這種體驗被谷歌眼鏡更酷的語音技術所實現。

最終失敗的原因:幾乎沒有多少人使用這款設備,另外礙於當時的電子技術限制,整體龐大的體積也難以實現良好的便攜性。

2. Xybernaut Poma可穿戴PC

發布時間:2002年1月

售價:1500美元(時值約12390元人民幣)


Xybernaut Poma是一款日立推出的可穿戴PC,重約309克,搭載了日立128MHz Risc處理器及32MB RAM,運行Windows CE系統。它擁有一款800*600分辨率的微型顯示器,用戶需要使用光學設備來進行操作。軟件方面,它內置了袖珍版的IE瀏覽器、Outlook、Media Player等。

這款設備的願景在於讓用戶在移動環境中自由地使用電腦辦公、娛樂,但遺憾的是搖擺不定的屏幕讓用戶很難集中精神。

設計理念的過人之處:進一步強化了移動計算機的概念,同時整體配置有所提升。

最終失敗的原因:體積仍然較大,運行速度較慢。

3. Fossil Wrist PDA

發布時間:2002年(2003年上市)

售價:250美元(時值約2060元人民幣)

Fossil Wrist PDA實際上是一款手表形狀的只讀版本Palm電腦,發布之初獲得了不少正面評價。它內置了一款160*160分辨率的單色屏幕,並內置了8MB RAM,還配備了手寫筆,機身的紅外線端口可以與其他設備連接傳輸資料。

Fossil Wrist PDA最終在發布一年後上市,另外在2005年,該公司又發布了一款續作,此後便消失在市場中。

設計理念的過人之處:將PDA集成在手表中,可謂是智能手表的雛形。

最終失敗的原因:機身過大過重,昏暗窄小的屏幕也不利於日常使用。

4. MSN Direct智能手表

發布時間:2004年1月

售價:200美元+39.95美元訂閱費/年(市值約1640元+330元人民幣)


微軟曾經在2004年推出MSN Direct智能手表,可謂是第二屏技術的雛形。通過這款手表,用戶可以接收到基於FM廣播的內容,如新聞、天氣及文字消息等。但遺憾的是,微軟花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啟動了服務,另外還需用戶額外繳納包月或是包年的使用費。

作為市場上的第一款智能手表,MSN Direct的功能還是非常有限的,它無法連接手機接收通知和消息,僅僅是一個獨立的設備;雖然支持MSN Messenger服務,但也僅限於查看消息,無法回復。

設計理念的過人之處:在手腕上接收消息,這個理念在2004年本身就十分前衛,時至今日也證明了微軟在可穿戴設備領域的前瞻性。

最終失敗的原因:設備硬件功能、服務形式都相當有限,另外訂閱付費模式很難獲得消費者認同。

5. Vuzix Wrap 1200DX

發布時間:2010年

售價:499.99英鎊(時值約5250元)

早2006年至2010年期間,Vuzix公司率先進入智能眼鏡領域,發布了一系列可穿戴投影式眼鏡,用戶可以將其連接到智能手機上觀看視頻內容,獲得約42至75英寸的觀賞效果。

其中,Vuzix Wrap 1200DX是最後在英國市場銷售的型號,支持2D及3D畫面輸出,可以通過HDMI接口連接到手機、藍光播放器、游戲機及電腦上使用。

設計理念的過人之處:眼鏡的設計非常接近普通太陽鏡,相比其他智能眼鏡時尚了不少。

最終失敗的原因:眼鏡十分沉重,另外在飛機和火車上戴著一副“墨鏡”工作也有些怪異。

來源:techradar

要得知最新科技消息,請留意派亞普科技創見!

Categ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