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茨3.0時代:老將出山幫倒忙?

經過近半年的物色,微軟董事會最終選定已效力微軟22載的薩提亞·納德拉為微軟第三任CEO,同時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承諾將拿出更多精力,幫助這家急需在移動和其他新興技術領域迎頭趕上的公司。



技術顧問的角色

蓋茨辭去董事長職務,擔任納德拉的技術顧問。蓋茨表示,他會把最多三分之一的時間投入到幫助納德拉管理微軟產品戰略方面,這也是納德拉接任CEO所提出的條件之一。而前不久,在彭博社的一次採訪中,蓋茨稱其主要精力用於慈善事業。

這是一個明確的信號,連續錯失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機遇的蓋茨已經不再適合繼續“霸占”董事長一職,早已淡出具體業務的他也很難真的為微軟的產品掌舵,技術顧問的實際意義只有兩項:一是幫助新任CEO納德拉樹立權威,二是重拾微軟已經不再深入骨髓的工程師文化。

長期的壟斷地位使微軟忽視了創新和產品質量,過度重視銷售,導致銷售人員當權,技術人員遭到排擠。而納德拉的上台意味著鮑爾默“銷售員”時代的結束,蓋茨的親自背書則意味著工程師文化再次重回微軟,既有技術能力、又有商業能力的蓋茨式風格也重回微軟。

蓋茨的回歸也帶來這樣的一個問題,即納德拉在製定自己的戰略方面會有多大程度的自主權。蓋茨擁有豐富的技術經驗,但也有人指責他應當為微軟過去的產品失誤負責,而且蓋茨在微軟未來的關鍵業務智能手機方面並沒有太多建樹與經驗。

其他公司也曾有創始人回歸的情況,例如穀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當然,與他們不同,蓋茨不會參與微軟的日常管理工作,而是形成微軟“三駕馬車”的模式,另外兩人是CEO納德拉和新任董事長約翰·湯普森(John Thompson)。

不過微軟董事會已經向納德拉發出明確的信號,他將作為CEO擁有唯一的控制權和職責。微軟董事會曾考慮選擇一位“高管型”董事長,無論是蓋茨還是湯普森,但最終拒絕了這個提議。他們認為,新CEO的上級“應當是整個董事會,而不是董事會的某個人”,一位熟悉內情的消息人士透露。

蓋茨的權力陰影

蓋茨和鮑爾默仍將留在董事會,並仍是微軟的大股東,也就是說這兩位前任CEO仍然有權參與製定微軟的發展方向。了解微軟的人們認為,將蓋茨放在一個能發揮他技術優勢的位置上,這是一個明智的決定,但不知道蓋茨能否接受其他高管的異見。

西雅圖風投公司Madrona Venture基金經理馬特·麥克艾文(Matt McIlwain)表示:“如何做出重大決策,這是當前的嚴峻挑戰。蓋茨能否接受自己不同意的意見被採納?”

2000年鮑爾默接任CEO時也面臨著類似的挑戰。他和蓋茨之間的權力之爭曾阻礙了公司決策的製定,微軟董事大衛·馬奎特(David Marquardt)等介入調解了兩人之間的緊張關係。馬奎特對鮑爾默和蓋茨非常了解,因為上世紀70年代他們曾在哈佛大學同住一間宿舍。

微軟表示,納德拉要求蓋茨擔任技術顧問。蓋茨也在一段視頻中說:“我非常高興納德拉邀請我出山。”但熟悉微軟的人士透露,這種安排其實只是蓋茨的一廂情願。自從鮑爾默去年8月遭董事會逼宮並宣布辭職後,蓋茨已經逐漸介入微軟的工作。“儘管他不是CEO或董事長,這裡仍然有蓋茨的影子。”前微軟高管、現在轉行風投的布拉德·西爾維伯格(Brad Silverberg)說。

微軟的CEO遴選持續了五個多月,由湯普森負責的遴選委員會考慮了多位內部和外部候選人,包括福特CEO阿倫·穆拉利(Alan Mulally)在內。消息人士稱,蓋茨和其他董事會成員曾向CEO候選人提出蓋茨在微軟承擔更多技術任務的提議,最近幾周微軟認真考慮納德拉之後,蓋茨的參與更加明顯。

員工偶像

印度後裔納德拉現年46歲,此前他負責微軟最複雜的業務。微軟的新任CEO人選令外界一些人感到失望,他們原本希望微軟進行大幅改革。但在微軟內部員工當中,納德拉非常受歡迎,很多人承認微軟需要改革,但也歡迎蓋茨出任顧問。

“很多人來微軟就是因為蓋茨,”現年29歲的微軟Office軟件開發工程師Wen Shi說,“年輕人認為蓋茨改變了世界,我們相信他。”Office團隊的托尼·瓦利(Tony Valey)認為,蓋茨有助於幫助員工提升到新的標準。他表示,蓋茨要求嚴格,但這不是壞事,他只是希望你提高工作標準。

蓋茨現年58歲,1975年他與保羅·艾倫(Paul Allen)一起創辦了微軟公司,並擔任CEO一直到2000年。後來他擔任微軟董事長和首席軟件架構師,2008年放棄了全職工作和在微軟總部的辦公室。

不過消息人士透露,蓋茨仍然會定期來到微軟參與產品審查,或者討論技術戰略,包括Web搜索和在線收集用戶數據的方法。有人估計蓋茨把20%的時間花在了微軟上。微軟CEO遴選過程開始後,蓋茨增加了在微軟的時間,與微軟員工會面,詢問他們一些問題並做記錄。

移動設備風靡削弱了微軟Windows產品的價值,微軟還在雲服務等領域面臨著挑戰​​,儘管微軟的雲業務在納德拉的帶領下已經增強了市場競爭力。納德拉認為,“移動至上、雲至上”將定義微軟的未來。

了解微軟的人們還記得,2000年鮑爾默剛剛接任CEO時,蓋茨也承擔了一個新角色:首席軟件架構師。接下來五年成為微軟最糟糕的時期。不過2000年的情況與現在並不相同,當時蓋茨在微軟承擔著全職工作,而現在則是兼職的技術顧問。而且當時蓋茨剛剛離任CEO,而現在微軟已經在另一個人管理下運轉了14年。

如果把創辦微軟並擔任CEO看作蓋茨的1.0時代的話,鮑爾默掌權的14年蓋茨的作用不減,首席軟件架構師成了蓋茨的2.0時代,現在納德拉上台,則進入了蓋茨的3.0時代。

並非十全十美

有些前微軟員工透露,蓋茨影響了Windows Vista的設計,這是微軟歷史上反響最糟糕的產品之一,他也影響了Windows8的設計,這款產品的反饋同樣褒貶不一。可見蓋茨對消費者喜好的把握也並非十全十美。

一位前微軟員工回憶說,蘋果2001年推出iPod之後不久,蓋茨在一次會議上對這款產品嗤之以鼻,他認為帶有硬盤存儲的消費電子設備永遠不可能流行起來。蘋果確實在大多數iPod型號中放棄了硬盤,但這款設備自2001年推出以來的銷量達到了大約4億部。

蓋茨是平板式計算設備的最早倡導者之一,他的構想是使用類似於筆的設備進行輸入。但是硬件生產商推出的此類基於微軟軟件平台的平板設備,從來沒有像蘋果觸摸操控的iPad一樣風靡全球。

但是,現在的蓋茨,還有產品創新能力嗎?

蓋茨的創新能力

在移動互聯網領域,今天的微軟忙著苦苦追趕谷歌和蘋果,消費者已經記不起微軟上一次推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重大創新產品,是在多少年以前。一些人認為,蓋茨重返微軟,將有助於微軟創新。

不過,蓋茨從來就不是蘋果喬布斯這樣的創新人才,蓋茨一直是一個“無情的抄襲者”。

當年,生產個人電腦的IBM找到微軟,要求獲得電腦操作系統,當時蓋茨兩手空空,並無產品,但是他支付7.5萬美元,從“西雅圖計算公司”獲得了一個操作系統的授權,並轉賣給了IBM。

IBM允許微軟把後來的DOS,轉售給其他生產PC兼容機的廠商,這讓微軟一夜暴富,並逐漸讓蓋茨成為全球首富。

但是在PC互聯網時代,微軟陷入了遲鈍。面對網景瀏覽器的成功,微軟模仿並開發出了IE瀏覽器,並和Windows操作系統捆綁,擠走了網景瀏覽器。

如今,PC已經不再成為個人計算的主導設備,IT和互聯網的未來在移動、社交網絡和雲計算方面。但是除了雲計算之外,微軟已經很難和蘋果、谷歌、三星電子、Facebook、Twitter等對手競爭。

“老蓋茨”重新出山,但他的創新能力早已缺失,不僅無助於微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創新,反而可能導致決策緩慢,“幫倒忙”。

而且在鮑爾默離開之後,領導微軟的實際上是一個蓋茨+納德拉的“二人組合”。對於微軟員工來說,未來的產品創新將需要達到蓋茨和納德拉兩個人的滿意。

在上任之後的演講中,納德拉強調了產品創新對於微軟未來的重要性。然而,一個技術顧問的出現,意味著微軟的技術和產品創新決策過程將會變慢。所有的創新計劃,必須獲得納德拉和蓋茨的批准,才會獲取內部資源支持。

來源:IT之家

要得知最新科技消息,請留意派亞普科技創見!

Categ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