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就是一堂 MBA 課程,而且更實際

【按】本文來源科技報橘,原文鏈接

「念MBA 對我來說會有幫助嗎?」或許這個問題曾經在你進入職場后,冒出過那麼個一兩次,然而「因人而異」或許才是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認清自己的方向,確認自己的需求,絕對好過盲目地跟隨潮流。

最近《The Huffington Post》美國中小企業版面的專欄,刊載了一位科技創業家的心得分享,她認為加入新創業團隊就是一間最好的商學院。

她將自己的MBA 申請書收回抽屜,投入另一個她有興趣的新創事業;或許我們可以一起來了解她的想法與論述,看看她的觀點在你身上是否管用,又對你的決定是否會有幫助。

MBA 可能只是傳統最佳選擇,昂貴的學歷證明在現代不算什麼

Leslie Bradshaw 是這篇文章的女主角,若從商學院書面審查的觀點來說,她絕對是完美的候選人:芳齡30,以優異的成績從芝加哥大學畢業,並創辦了一間年盈餘1,300 萬元的公司,併入選Inc. 雜誌「30 位30 歲以下最酷的創業家」。

進入MBA 的殿堂其實一直是她心中的夢想,但隨着這6 年經營一間數據視覺化的代理機構(JESS3)后,她決定打消這個念頭,投入另外一間在邁阿密專門為往來奔波的消費者,將新聞影像化的新創媒體事業裡頭,擔任首席營運長的職務。

在訪問當中她表示,她想在產業裡頭創造一些有規模、且能持續下去的影響力,她認為自己現在正處於最刺激、最好玩的階段,放下一切跑去念研究所,反而可能是讓她感到分心的事情。

在傳統的思維裡頭,念MBA 絕對是如虎添翼,幫助你更上一層樓最好的選擇,但在新經濟時代裡頭,能夠做出改變產業遊戲規則的新科技產品,可能強過於一張昂貴的學歷證明。

在經歷了一段深度的自我認識與探索,加上多方詢問自己的良師們(Mentors),她終於歸納出3 點心得來;如果你正處在創業或深造的十字路口上的話,可以參考看看她的觀點,但也別忘了,每個人的背景與目標都大不相同,千萬別將他人的想法,硬生生套在自己頭上。

觀點一:那些有創意、開創新世代,並改變遊戲規則的人,很少會是你商學院的教授
你通常會在產業裡頭發現許多富有聰明才智的人。

在現實的世界裡,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那才是你該去學習的對象,而不是坐在教室里分析書本上案例的人。

觀點二:創業能帶給你更多跨領域學習與實際操作的經驗
在創業的過程中,你有機會接觸到商業的各個領域,包括行銷、生產、設計、跑業務、募資等等。

但,在多數商學院中的領導人學習教育里,你對寫程式一頭霧水(除非你本來就是工程師),產品的使用者經驗對你來說也是八竿子也打不着邊,你更不會有什麼找客戶的壓力……,但這些東西卻是在你創業的過程中,必須實際面對的問題,就算學校再怎麼努力想教你,你也很無感。

觀點三:讀商學院是一種投資,但加入創業團隊則是別人付你錢讓你「學習」工作
大部分的人都必須貸款去念商學院,如果順利的話,畢業后你會得到高薪的工作來償還債務,但仍會有求職不順的風險存在;相反地,創業雖然有失敗的風險存在,卻也同樣有創造財富的機會在背後,更重要的是,學會計、算風險本身就是創業的一部分。

哈佛商學院當然仍會是培養美國商業領袖聲望卓著的搖籃,然而加入創業團隊的過程你所能學到的,或許不會比商學院還少,也絕對能為社會培養出相當優秀的商業領導人。

誰能否認開創新的事業本身,就是一所很棒的商學院呢?

 
原文網站 / 轉載自: 雷鋒網 leiphone.com

要得知最新科技消息,請留意派亞普科技創見!

Categ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