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CEO李彥宏還能在這場新戰役中笑的出來嗎?(騰訊科技配圖)
騰訊科技雷建平11月28日報導
O2O,一個被認為是千億規模的市場,正吸引騰訊、阿里、百度等巨頭越來越多佈局。騰訊以微信為基點,從關係鏈出發,阿里以電子商務圈地,投資丁丁網等O2O公司,百度則以地圖為載體,融合百度身邊等產品,并快速成立LBS事業部準備大干一場。
百度首席產品架構師孫云豐曾勾畫出百度O2O藍圖:依托地圖服務將消費深度信息深度覆蓋到餐飲、電影院、KTV、商場、酒店、公交、超市、公園景點等全門類服務,專門開發獨立的APP滿足用戶特點需求,並利用UGC和BGC方式共建LBS生態圈。
不過,當理想的豐滿遭遇現實骨感時,眾多涉足O2O的企業都很茫然。以百度為例,未來O2O如何運作,成何種形態,如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百度自身也難以說清。“O2O形態變化很大。” 百度LBS事業部總經理沈麗對騰訊科技表示。
“做產品的人都明白,最終得根據用戶需求來做,LBS雖然被炒得很熱,但無論是用戶習慣,還有本地商戶可以提供的商品,都沒有達到很穩定的狀態,未來變化可能性很高。”沈麗說,百度O2O的核心主旨是密切關注用戶變化和商戶進展,隨時做出調整。
這或許是O2O行業真實寫照,也是眾多涉足O2O企業的無奈。作為騰訊生活服務電商部的高層,戴誌康(微博)一個月一半時間在外面跑,深深體會做O2O之苦,週期長見效之慢。戴誌康曾直言,團隊面臨最大挑戰是,可以做微信會員卡的商家有數万家,只能一家一家慢慢談。
戴誌康對騰訊科技表示,百度佈局O2O相對輕鬆,在於其並沒有盈利壓力,不需要與具體商家打交道,一旦涉及到這一層關係,事情就將會變得複雜。大眾點評網聯合創始人龍偉也曾表示,線下O2O業務很難,除要有好的銷售團隊,還有能對商家帶來有效人流。
當前百度基於地圖的O2O已不再局限於餐飲、電影院、KTV等,還涵蓋如團購、外賣、優惠券等服務。隨著對本地生活佈局的加深,百度也意識到線下佈局的重要性,考慮增加線下能力。不過,百度顯然想找一個相比大眾點評和微信會員卡更容易做O2O的方法。
建地推團隊不難關鍵是O2O解決方案
騰訊CEO馬化騰(微博)不久前曾強調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基於LBS調用的重要性。“基於手機QQ和微信,我們做了大量跟LBS有關服務,目前我們接口數字增長到每天對LBS調用高達7億次,這是非常驚人的數字。其次,二維碼將是騰訊整合線上和線下業務的關鍵入口。”
基於類似邏輯,百度基於百度地圖成立了LBS事業部,百度副總裁王秋夢曾公開表示,2012年隨著商家消費數據集合,巨頭“平台價值”勢能釋放,LBS在移動互聯網入口效應加強,用戶和商業價值有了鏈接,LBS行業“白銀時代”到來。
不過,相比騰訊佈局微信會員卡,設置團隊在各城市洽談商戶合作,阿里巴巴戰略投資丁丁網,希望藉助其各城市分站彌補線下不足,百度目前在涉足線下方面仍屬於觀望態度。沈麗對騰訊科技透露,一直觀察行業各家如何通過線下做O2O,包括微信會員卡的效果看起來並不明顯,百度考慮的是如何做好O2O又不需要龐大的地推團隊。
當前百度在O2O方面更多是搭建平台體系,並通過地圖及周邊服務圈更多用戶。沈麗指出,當前智能手機市場仍在快速發展,明年智能手機出貨量還會有井噴增長,會讓各家App應用裝機量再達到一個高峰,因此明年對佈局O2O的企業來說都是很關鍵一年。
在這一階段,騰訊、百度、阿里都是以各自優勢在切入O2O市場,比拼用戶量及商業模式搭建,並選擇合理的商業模式。因此,大家都在不斷的嘗試、變化和調整。
“百度O2O最終是什麼樣子,我不清楚,但LBS業務首先很符合公司整體定位,百度就是希望能夠讓人們更便捷獲得信息,LBS業務很match到公司戰略,擁有足夠的想像空間。”
沈麗說,百度從去年開始就非常支持和重視LBS業務,對於LBS業務來說,本地商戶的成熟程度非常關鍵,百度更希望的是選擇一個合適的點進入市場,而非進入太早成為先烈。一旦時機成熟,百度為做好O2O業務,必須做一些線下工作,也不會抗拒建立線下隊伍,這一切取決於百度如何快速將本地生活服務建設起來,搭建到什麼程度。
沈麗此前負責百度商業應用產品市場部,做競價排名、搜索推廣多年。沈麗認為,與本地商戶溝通並沒有想像中的複雜,百度也並非沒有線下資源。百度在本地商戶洽談方面有一套管理方法,比如如何更高效方式把客戶談下來,怎麼把後續服務接好,讓商戶續費率高。
“百度擁有那麼多商家,及服務商家的團隊,如果我們真要做地推這個事情,這些經驗直接拿過來用就可以了,但我倒真不覺得一定要這麼做。”
百度地圖產品經理吳蔚補充說,相對於微信等需要使用二維碼才能使用優惠,地圖還不一樣,用戶在使用地圖查詢本地餐飲服務過程中都可以查詢到附近位置的優惠信息。包括谷歌(微博)地圖已經推出類似服務,百度地圖需要解決是如何智能推送問題,避免用戶覺得騷擾。
當然,對於沈麗和她的團隊來說,LBS是橫跨用戶和商戶兩端的產品,盈利並非是當前百度LBS事業部需要考慮的事情,而是探索出針對O2O的解決方案,並將整個服務搭建起來。至於這個方案是什麼,沈麗說:“我不知道。只能說我們會在不斷摸索。”
符合O2O的產品將納入到LBS事業部
當前,地圖和位置信息在移動互聯網領域重要性呈顯,谷歌、蘋果曾為此爆發激烈的“地圖戰爭”,百度也將地圖列入到戰略級別,成立的LBS事業部與百度移動雲事業部並列,成為構建百度平台的雲+端移動戰略的重要一環。
丁丁網CEO徐龍江曾對騰訊科技表示,O2O是online到offline,要實現offline必然要擁有線下團隊,要跟線下商戶接洽,僅僅20到30人的團隊做一個App,那談不上是O2O,其本質更多的是調用其他人廠商的本地生活資料,扮演的是一種渠道角色。
百度LBS團隊實際上已是一個超過200人的團隊,由產品、技術、運營多個板塊組成,全面負責百度地圖PC和移動互聯網端的技術研發、產品升級、商業拓展等相關業務。按照徐龍江的定義,百度LBS團隊更多算渠道。
不過,百度的定義顯然並非如此,百度地圖宣稱用戶數突破7700萬,與40多家商戶進行數據合作,並為4000多家商戶搭建全新的營銷平台。面對線下不足,百度LBS事業部採取的是開放策略,百度地圖中涵蓋的優惠券、送餐等信息均由第三方提供。
此前,百度曾表示,在開放方面,百度地圖將提供完全開放、平等的支持和服務,將以API調用的方式,免費向開發者和合作夥伴提供和更新各種數據,如地圖數據、交通數據、衛星影像數據等,同時,百度還將提供技術、存儲、運營平台以支持開發和運營產品。百度LBS事業部還將以“智享生活”計劃為基礎,和硬件廠商、運營商、網站、商家等合作。
百度副總裁王秋夢指出,百度LBS事業部將從產業鍊鍊條上打通上下游,實現數據互通,共享用戶和信息市場,建立LBS行業生態圈。
百度自己也會有針對性做一些APP,並將內部涉及O2O的業務也被涵蓋進來。比如,百度團購導航業務原隸屬於網址導航hao123旗下,已被整合到LBS事業部。沈麗說,跟O2O相關產品都會被放入LBS事業部,一些可能現在不存在的產品也會涵蓋進來。
此前,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微博)曾談及谷歌、微軟、百度做地圖的區別,稱谷歌是地圖+製圖+衛星+無人駕駛車模式,是數字化地球概念,將用戶帶去任何地方。微軟是地圖+語音+增強現實+信息發現模式,成為移動設備智能助手,百度則是地圖+身邊+LBS商務廣告將成為一部門,做“基於地理位置O2O廣告”的業務。
對此,沈麗表示,百度在地圖方面的嘗試的確和谷歌不太一樣,百度更在意的是用戶訴求是什麼。如果一些需求用戶並無迫切需要,百度可能會選擇不去做。當然,百度地圖也會繼續深挖本地生活,不斷改進產品,會相繼上360度全景地圖、完善語音搜索等產品。據其透露,百度地圖基於餐飲等泛需求的搜索量過去幾個月上升3倍多,超過了基於對路線的查詢。
互聯網巨頭催熱O2O 大眾點評面臨挑戰
儘管O2O存在線上線下對接、交易過程中信息不對稱存在、商家信息化程度和對O2O接受程度不高等眾多問題,O2O巨大前景仍讓無數投資人和創業者歡呼。2010年到2011年11月共64家O2O企業獲得風險投資青睞,2011年前11個月,O2O市場投資金額近70億元。此外,2011年中國O2O市場規模562.3億元,預計2012年將達到986.8億元,增長率為75.5%。
經緯創投合夥人萬浩基這樣評價:在O2O龐大市場規模下,即便只佔有1%市場份額,甚至千分之一,都可能成為一家上市公司。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也表示:O2O讓電商網站進入新階段,O2O領域是創新工場投資重點方向。
巨頭的湧入更催熱O2O市場,除百度佈局O2O外,騰訊也在緊鑼密鼓佈局。財付通總經理賴智明曾表示,未來可通過微信直接向好友轉賬;二維碼掃描與支付的結合將能夠使用戶實現即拍即買,即看到商品二維碼拍攝下來即可進行購買和支付。
騰訊生活服務電商部戴誌康則講述“二維碼+賬號體系+LBS+支付+關係鏈”故事:“當把二維碼和賬號體系聯接在一起的時候,用戶只要一掃,這時候商家和用戶之間就建立一個很必然的聯繫。同時,騰訊還有最重要的優勢就是用戶之間的關係鏈。”
阿里巴巴在O2O領域也並未空閒。阿里巴巴既有不久前推出地圖服務的淘寶本地生活,也有聚划算和美團(阿里巴巴投資)形成的團購陣營,還有一淘網推出掃二維碼比價應用“一淘火眼”,最近又投資O2O企業丁丁網,加強對線下能力補充。阿里巴巴體系外的支付寶則加強手機搖一搖轉賬、NFC傳感轉賬以及二維碼掃描支付佈局,並與分眾等達成合作。
實際上,騰訊、百度、阿里巴巴大力佈局O2O也必然削弱大眾點評在市場上的領先優勢。尤其擁有用戶點評、信用體系和電商實戰經驗的阿里一旦完成佈局,對大眾點評更是威脅。好在當前O2O市場並不成熟,大家都在一起培育市場。
對於未來O2O發展,戴誌康認為,百度從決策場景和廣告方面切入,阿里從商業及交易方面切入,騰訊從關係鍊和體驗角度切入,都能在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甚至合作大於競爭。
不過,目前不管是百度、阿里、騰訊,還是深耕多年的大眾點評,都還只是在某一個或幾個環節落下棋子,未來還有很長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