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記者曾航透露,騰訊在韓國投資4億元(占股13.8%)的韓國版微信—Kabao,於7月上線手機社交遊戲平台—Kabao Talk Game,並藉此邁向了盈利。藉此,很多業內人士分析,騰訊將會把Kabao和Line的成功經驗(付費表情+遊戲平台)複製到微信上。
然而,他們總是盲目的忘了在上個十年,騰訊由點到面發展的即時通訊客戶端QQ的歷史,而馬化騰的野心肯定不會拘泥於一個簡單的盈利模式。
而筆者的看法是:
騰訊要打造的,是一個涵蓋全方位的lite版app store。
我們把這一年之中,騰訊對微信所做的舉動串聯起來看便可窺知一二。
第一步:整風,排除內部障礙
也許正如同像去年《時代周刊》—失控的企鵝帝國一文中所描述的那樣,這個已有2萬多名員工的騰訊公司,遇到了大企業病。放任過度的內部競爭,使得馬化騰也意識整頓這個野蠻生長,失控的騰訊的重要。
於是,5月18日,騰訊重組,微信,這個多數人眼中的約炮神器被劃分到了CDG(企業發展事業群)中,以防止內耗。「騰訊牌PM」張小龍在這裡,沒有了眾多的「內部競爭者」(手機QQ,QQ通訊錄等),得到了一個足夠喘息的機會。
快速奔跑由此開始。
第二步,妙筆一揮,打造lite app store
馬化騰在9月的互聯網大會時,說過,移動互聯網是產品為王的時代。當一個工具或者一個功能便可得到龐大裝機量的應用(網易閱讀,唱吧,微信),甚至都衍生為移動互聯網的入口的今天,如何讓騰訊能夠佔領移動互聯網的時代?
這答案便是—9月推出的公眾平台了。
為什麼是它?
目前,利用微信公共平台從推出伊始就提供了純文字、語音、圖文(鏈接到網頁)的多種內容呈現方式,幾乎涵蓋所有形式的消息推送。因此,從向用戶提供交互(例如:新聞、訂房)的角度來說,一個app和微信中的一個公號沒有本質區別。
具體來說,用戶在現在的手機中,他們完成3個不同的需求(訂酒店,查公交,看新聞)需要打開3個不同的app的話,但是如果在微信中只需要關注三個公號,就能實現這些功能(例如向公交路線類公號發送兩個地點,對方返回公交路線給你)。
在這裡,公眾平台更像是一個能夠完成簡單交互的「輕應用」,而在目前,我們可以看到「愛范兒,訂酒店等公號」已經可以完成足夠的交互功能。
而它提供了什麼?
隨着11月,騰訊收購通卡,並在兩個月內可實現支付功能,其所打造「二維碼+賬戶體系+LBS+支付+熟人關係鏈」的O2O閉環已指日可待。
在這個生態系統中,微信能提供
一個B&C雙方使用足夠方便的客戶管理系統;
一個擁有2億熟人關係網的lite版app平台;
一個更便捷的信息傳輸通道。
下面我會從商家和用戶兩個方面展示這個lite app store帶來的巨大改變。
對於商家:新藍海
「第四大運營商」的微信帶來的營銷價值,在這裡不在贅述。
而前文已經提到,微信目前的交互儘管不夠完善,某些公號仍可以被視為Lite版的app了,而隨着Html 5的發展以及微信自定義接口進一步完善,便足以提供滿足大部分使用場景下的交互需求了。
讓我們立體的來看一下未來的公號平台所帶來商業環境的改變:
1.更便利的移動互聯網入口—二維碼,一個可以在任何平面媒介中傳播的入口,同樣的用戶還可以通過;
2.更輕的客戶關係管理。例如杭州的微信車隊,通過微信的群體語音功能和隊長的調配,便可快速,靈活的對用戶訂單進行分配和管理。這是微信在小型線下服務商的客戶管理時很樸實的應用。
3.更直觀的數據分析。近些年來曾因微博出現的社會化營銷熱潮,有商家通過微博來做事件營銷,而微信的來臨,甚至可以讓數據挖掘深入到商家的經營環節。例如,通過微信數據發現,電影公號A點擊電影1942內容的粉絲很喜歡在美食公號B上點擊火鍋類內容,那麼,海底撈就可以在用戶通過公號A購買電影票時,推送優惠券給用戶。
對於普通用戶:through one, solve all
微信帶來的是一個all in one的體驗,用戶在使用移動的場景中更多的是溝通:與朋友溝通聚餐地點,與圈內朋友分享資訊內容,與客戶/同事交流工作中的進度,與電商的客服諮詢商品詳情/快遞狀態。
而在以往,由於信息的斷鏈,為了完成其中單一的場景,我們可能也需要打開多個應用(例如,為了與朋友溝通聚餐地點,我們需要打開大眾點評,找到好吃的餐館;打開8684查詢公交路線;電話/微信通知朋友路線並約定時間)。
而如今在這個lite app store下,用戶只需要打開一個微信,打開大眾點評的公號,將查詢到的餐館坐標發給「8684公交」公號,最後將公交方案用圖文的模式發送給好友即可。
尾聲
11月21日,微信公眾平台開放微博自助認證,一夜之間,猶如各公號運營者們如同餓狼般湧向黃V,儘管出現了諸如,服務器卡機,認證后仍只能發一條,與微博信息綁定等一系列鬧場。
然而,正如KK在《失控》一書中說道:要成長為新的物種,就要經歷所有你不會再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