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看國外,Y-Combinator創始人Paul Graham會投資給什麼樣的創業公司
什麼樣的創業公司或創業者容易獲得投資?
先來看看著名創業孵化機構Y-Combinator創始人Paul Graham的回答——如何評價一家創業公司能夠成功麼,怎樣選擇創業項目?
1、想成為成功的創業公司,什麼最重要?
毫無疑問,創始人最重要!
我們從Y-Combinator過去6年的經驗中學到的,不是你的創新想法或商業模式。因為你投資的越早,你就越是在投資那個人。比爾蓋茨創建微軟的時候,做了個小計算機叫牽牛星,當時誰也不認為牽牛星會有什麼
真正的前景是——你必須能看清這個19歲的小男孩能夠走多遠。
2、你在尋找什麼?
你需要尋找有決心的人。
當我們開始的時候,我以為我們在尋找聰明的人,但是最終證明智力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重要。如果一個人的決心和智力各佔百分之百,那麼在他成功之前,你可以不考慮百分之大部分的智力因素,但是如果你忽略了決心,很快你得到的將只是一個畢業生。
3、那麼你如何判斷決心?
當我們面談的時候,我們花10分鐘決定是否投資他們,我們談論他們的想法,因為這是最好的看出他們是什麼樣的人的方式。
4、什麼能打動你?
是創業者深刻理解。
我們Y-Combinator會問一系列的問題,如果對方能夠張口就回答上來,說明他們對這個領域理解很深,這就是個好信號。簡潔很重要,如果你真的理解一件事,只需要幾個詞就能描述清楚,而不是長篇大論。
5、你如何識別好的想法?
好想法通常聽起來像壞想法。
當Facebook開始的時候,不過是哈佛大學生的社交目錄,看起來就不咋的,像是學生業餘的項目;當Google開始的時候,市場上已經有8-10家成功的搜索引擎,而且搜索在那個年代看起來根本沒多大用,那是個門戶網站的年代。
回報和風險是成正比的,意思是:那些非常好的創業想法,那些已經取得巨大成功的,通常是你現在不確定是否有戲的想法。
在中國,投資者們更信任有豐富“戰鬥經驗”的創業者
中國跟美國有太多不同,但是,在投資創業項目這點上,中國對創始人的看重和美國如出一轍。而且對比起美國,中國的創業投資來得更加保守——他們只投資經驗豐富的創業者,而其他基本不關心!如果你是個在校研究生,並且發明了PageRank算法,恐怕很難拿到投資。根據目前的現實情況,下面這些人,相比初出茅廬的人,更容易獲得資本青睞:
連續創業者也相對比較容易獲得投資,比如季琦、陳年、王興、李想、王定標、徐易容等,連續創業讓這些人成為創業貴族,他們選擇做什麼已經不重要,無論他們做什麼,資本都會跟隨——就像Paul Graham一直強調的,創業中創始人才是最重要的成功因素,已經由成功創業經驗的創業者自然受到追捧。
有大公司背景,比如畢勝、許朝軍、郭去疾、陳華、王建碩、汪海星等,幾乎每個大公司都會成為創業者的黃埔軍校,培養一個“創 業黑幫”,如百度幫、阿里幫、騰訊幫、金山幫、微軟幫、谷歌幫等等。這些人已經基本解決了生存問題,創業目標不是脫貧,而是為了某種理想。
有人脈資源。這一條跟上兩條有關,投資人原本就熟悉了解的人,更容易在自己的項目還默默無聞的時候拿到錢。比如“雷軍系”中的陳年、李學凌、畢勝、孫祖德,“曾李青系”的汪海兵、齊海、王欣、張德祥、曹凱等。
其他的,比如創業者對事業的激情和投入,創業方向的選擇等等,則屬於投資人選擇投資的基本要求,不再贅述。 via i黑馬原作者:洪波 & 老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