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週,Splice Machine獲融資400萬美元用以研發他們的SQL引擎,數據庫即服務(database as a service)創業團隊 MongoHQ 融資600萬美元,還有,做大數據應用的 Bloomreach,也宣佈獲融資2500萬美元。
可以說這三家創業公司為「VC在未來幾年內還是會繼續投資大數據公司」這個議題提供了一個例證。這些都反映著一個不斷變化的事實:大數據應用的崛起和新的數據基礎架構的需求。正是這兩個趨勢讓VC對初創的數據類公司如此熱情。
在前幾天Gartner Research發佈的《2016年大數據的需求將達到2320億美元》一文中,他們使用了「Data functionality」一詞來回應為什麼資本仍將會源源不斷地流向諸如Splice Machine,MongoHQ及Bloomreach等這樣的公司。
但Data Functionality(數據的功能性)也只是故事的一部分。上週Cloudscaling的創始人Randy Bias撰寫了一篇文章,更詳細地說明了這幾家公司能更廣泛的代表著什麼:這塊市場正在進行著深刻的變革,幾大巨頭是最重要的參與者,他們不只是建立起的非常高效的數據中心,(這些數據中心的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達到了1.2及以上),他們還將業務延伸到開源硬件項目(比如Open Compute),一直到可擴展的軟件架構模型(如Hadoop和Cassandra)等。
這也就意味著,為了充分利用可擴展的框架結構,數據的構造也需要做出相應的改變,這也正是這些創業公司的機會。Splice Machine和MongoHQ正是代表著數據這個市場的轉變。而Bloomreach則為這些大數據如何與應用結合提供了一個例證,讓我們看到他們是如何利用這些可擴展的系統變成下一個「Big Thing」的。
Splice Machine的經理稱,Splice SQL 引擎可以用來直接讀取數據而不需要那些額外的商業智能(BI,Business Intelligence)工具,它在設計的時候就是按照可以跨網頁,移動設備和分析工具來設計的。他們承諾,用戶不需要重寫已經存在的BI應用。
MongoHQ 是一個提供數據庫即服務(Database as a service)的團隊,他們為開發者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容易擴展的數據庫,他們提供的數據庫管理工具是一種非常有效率的擴展數據庫的方式,這對開發者來說非常有用。MongoHQ的工具集還為開發者提供了一個圖形化的用戶界面。
Bloomreach通過機器學習、爬蟲和搜索技術等這些頗有技術含量的方式來實現數據挖掘。
Accel Partner的Ping Li 掌控著他們團隊的用來投大數據的資金,通過上週的幾次面談,他覺得這個領域前景廣闊,每一種不同的數據庫架構都有一種對應的需求。
Database Journal是一個做Business Intelligence應用的團隊,他們現在已經開始把關係型數據庫中的OLAP數據源轉向一種新型的服務,這種服務可以聯結來自社交網絡、第三方應用及其他數據源的數據。在另外一些領域發生著同樣的事情。新一代的大數據應用已經在這個生態系統中蓬勃發展起來,已經開始給那些現有的靠數據吃飯的企業造成非常大的壓力。
Li還表示,不久後,將會出現陸續一些針對某種特定需求而出現的數據庫服務。而在這期間,VC們應該還是會繼續對大數據創業公司投資。
除非註明,本站文章均為原創或編譯,轉載請註明: 文章來自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