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極客公園 作者:detecti1914
Talkbox 在 2011 年由《商業價值》雜誌、極客公園聯合舉辦的「中國互聯網創新產品評選」中獲得了年度創新產品大獎。如今新一屆的產品評選拉開序幕,曾經的明星產品還依舊閃耀嗎?一年的時間過去,Talkbox 的現狀怎麼樣?這一年裡,它有哪些改變。
Talkbox:起
第一次見到 Talkbox 團隊,是在 2011 年 5 月的極客公園線下活動上,那時 Talkbox 剛剛發佈不到 4 個月,雖然尚未正式進軍大陸市場,但已經通過 App Store 和社交網絡上的口口相傳,在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台灣、大陸和中東等地區受到了廣泛的歡迎。
在這次大陸首次亮相的演講中,Talkbox 市場總監庄芷坤(@JackieC)傳遞了 Talkbox 最初的核心思路:簡單而快速的信息傳遞,這一點讓他們想到了將人們習慣多年的短訊與語音結合起來的點子。當然,Push-to-Talk 在此之前已經在對講機市場應用多年,但設備的專業性註定了其使用範圍的異常小眾,當 Talkbox 將其平民化到人們手中的手機上、將即時的同步通訊轉換為異步的推送信息、將會話從一對一擴展到多對多時,原本普通的特性通過混合加工,就像鍊金術一樣,一些奇妙的事情就發生了。
作為原本屬於 Green Tomato 旗下的一個 6 人小團隊,他們最初對於 Talkbox 並沒有寄予太大的預期,最開始的想法就是做一個 0.99 美元的收費應用,在應用商店賣到 100 萬用戶,搞定!但就是這樣一個專註於將 Push-to-Talk 引入手機 IM 功能的應用在普遍追求大而全的大陸互聯網產品之中,以自己簡單而獨特的清新氣質吸引了眾多互聯網愛好者的歡迎,Talkbox 也在短短的四個月時間迅速積累了超過 100 萬的用戶,用戶甚至在上面開設了個人電台、還有店鋪用其做起了訂餐生意,這一成功大大超出了 Talkbox 原本的預期。
談到自己的成功啟動, JackieC 表示,其關鍵在於專註從一個簡單的事情想起,這樣反而能夠迅速吸引大家的聚焦,當然前提是自己認定的點確實在方向上正確。
Talkbox:承
用戶的熱烈反應讓 Talkbox 的想法開始擴展,風投的進入、收購的邀約,讓他們放棄了收費應用的計劃,嘗試向更大的目標努力。在最初沒有中文版、只支持 Facebook 好友導入的限制下,Talkbox 在無心插柳的情況下獲得了大量大陸用戶的支持,到 2011 年 7 月在用戶擴展到 500 萬的時候,大陸用戶已經佔到其用戶比例的 1/3。對於一個香港公司來說,這意味着大陸已經是其一個不可不重視的市場。
出於全球化市場的統一考慮,Talkbox 一開始並沒有特意的針對大陸市場進行過多的本地化。除了在 5 月份推出簡繁中文版外,更多的精力主要放在了其核心功能的進一步優化上,如語音微博、流量的控制、電量的優化、跨平台的支持上等。但過於局限於語音聊天的局限、遲遲沒有加入對於國內社交網絡的支持(對人人網的支持直到 2012 年 5 月份才出路,而國內那時已呈現微博一統天下的局面)、在初始階段沒有採用其他常見手機通訊應用導入用戶的通訊錄聯繫人的病毒式擴散方式,這無疑影響了其在國內的最佳傳播點。
在 2011 年下半年,與來訪北京的 Talkbox 團隊交流時,他們正在積極的推廣自己新的 Windows Phone 客戶端,在交談中團隊成員對自己產品的熱愛溢於言表,雖然對於國內的市場環境已經有所認識,但他們自己對於在大陸的推廣仍然抱一種近乎單純的、讓產品和用戶說話、自然增長的態度。Talkbox 所體現出來的,是一種更接近於美國的理想主義,是與大陸產品人很不一樣的、務實而專註的產品心態。但顯然,他們對於大陸市場的特殊性沒有充分的準備,這一方面源於其團隊身處香港,對大陸市場不夠了解,另一方面也受限於有限的團隊規模,無法像許多大陸產品那樣展開有效的線下推廣,Talkbox 在大陸市場的擴展在經歷了一開始的爆炸后,開始呈現平緩的跡象。
Talkbox:轉
如果說自身氣質和文化的差異性導致了 Talkbox 沒有在大陸獲得持續的吸引力,那麼對其更致命的打擊則來自於國內競爭對手慣用的跟進圍剿戰略。早在 Talkbox 團隊 2011 年 5 月首次來到中國時,微信、米聊等國內手機通訊產品的語音聊天功能其實就已經籌備發佈,在其 Android 版發佈時,國內也出現了類似的惡意跟進。相比 Talkbox 限制在 Facebook、郵件好友的導入方式,和當時單一的語音、圖片功能,國內類似產品在好友關係上的通訊錄上傳匹配、微博 QQ 聯繫人導入,在功能上的語音、文字、視頻、塗鴉, QQ 聊天整合等功能對於熱衷於追求功能堆砌的大陸用戶來說無疑更具吸引力,後來居上的微信慢慢把 Talkbox 推到了內地市場的懸崖邊上,雖然針對中國用戶的需求加入了文字聊天、主題皮膚等功能,但在用戶無法實現滾雪球增長的情況下,Talkbox 在非核心用戶群中的使用量開始下降。
第三次見到 Talkbox 團隊是在 2011 年初的極客公園創新大會上,Talkbox 的郭秉鑫、JackieC 等人針對競爭對手的強勢和功能雷同表示了無奈。在國外,產品的借鑒可能就是在概念層次的參考,很少會把整個界面流程都拿過來,但在國內光明正大的已然是常態,前有微博、點點,後有美團、花瓣,更不用說一個創業團隊與像騰訊這樣的巨頭競爭往往是雞蛋碰石頭。但鬱悶歸鬱悶,他們告訴自己,這一方面證明了自己選對了方向,一方面也鼓勵自己發現和學習他們的優點,不斷將產品做精做細。 這一說法固然讓人感到安慰,但其中多少透露出了一絲準備淡出競爭的引子。
之後雖然 Talkbox 在國內依然在努力,於 5 月份加入了人人網社交關係的導入、繼續優化主題和性能,但其原本在大陸開設辦公室的計劃卻一再推遲、最終擱淺,Talkbox 也將更多的精力投向了海外市場,但我們也看到微信的影響也開始向海外擴展開來。創始人郭秉鑫表示,他有時候會想,如果 Talkbox 最初沒有在大陸放出,那麼現在市場會是什麼樣的一個場景。
Talkbox:「結」
在今年 7 月份的《商業價值》移動互聯網創新大會上,Talkbox 的 JackieC 再次亮相。相比之前,她這次低調了很多,在台上講的也更偏重於是創業團隊應用推廣的經驗分享,而對於 Talkbox 本身並沒有進行過多的強調;而在 9 月份的香港企業中國交流會中,她更是跳回 Green Tomato 集團,從 Talkbox 的案例來分享香港創業環境的現狀。那麼,Talkbox 是失敗了嗎?很多人會這麼認為,但 JackieC 覺得並非如此,一方面,Talkbox 在包括東南亞、中東等市場依然擁有大量的活躍用戶,依然在繼續擴展着,另一方面,Talkbox 的技術已經開始應用於 Green Tomato 的其他項目中,為第三方企業提供基礎語音通訊的服務,Talkbox 在很多地方依然活躍着…
在夏天熱浪肆虐的時候,JackieC 在 Talkbox 博客上發表了一篇關於其團隊對於創業的總結,我們從中依然可以看到他們對於創業的理想和樂觀:
創新不應該只有一條途徑。對於創業者來說,大公司的威脅固然存在,但他們並非不可戰勝。重要的是發現新的問題、新的市場,我們不可能在那些大公司制定的遊戲規則里取勝,那麼為什麼不去打造新的遊戲呢?
「有一件事是確定的,正是不懈的堅持推動了我們的不斷進步,而這對於一個創業者來說是最寶貴的財富。」
— Jacqueline Chong, TalkBox』s chief promoter,7 July 2012, Beijing
原文網站 / 轉載自: 虎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