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國外眾多科技媒體都放出了關於Surface的詳細上手測評,其中AnandTech的記者Anand Lal Shimpi從另一個角度寫出了自己對Surface的理解。一周前他還寫過一篇Surface背後的故事,介紹了一些Surface設計制造過程中一些故事。
上周我在一個禮堂裡聽了Steve Sinofsky(Surface項目的總負責人)關於平板市場的一個演講。他談到iPad是一個很贊的設備,是iPhone的合理外延。給iOS一個更大的屏幕,突然你就能在這個新設備上把很多事情做得更好了。他也談到Android平板,稱Google在這一轉變中做的不錯,從一個手機OS轉型到平板,最後做出了Holo這個專門面向平板的系統。總之他好好地誇了一通這兩個競爭對手。我不了解Sinofsky這個人,但是他的這些想法是很真誠的,分析也很到位。蘋果的Google兩家的平板都不錯,只是通過不同的方式來實現。
Sinofsky接下來說的話當時並沒有引起我的共鳴,但現在用了幾天Surface之後我開始感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了。他說Surface是微軟對平板的“願景”(perspective)。我都不太確定他有沒有指明稱Surface為一台平板,只記得他對“願景”的強調。
此外,我還聽Panos Panay(微軟Surface部門的總經理)聊過微軟對有關Surface信息的監管和把控。他談到之前微軟六月18號的發布會之所以要定在那時,就是因為在那個點Surface馬上就要開始生產了,如此一來他沒法再保證對這一產品不會有任何泄密。他稱不希望有任何的重大泄密導致Surface提前被外界知曉進而隨意品評。雖然最後還是有一些泄密的發生,但是至少大部分人是不知道Surface到底是什麼樣的,也不清楚背後的設計理念,獨有的Touch Cover和Type Cover也被保護的很好。
先說這些是有原因的。過去一周裡我一直在使用微軟的Surface,我可以說我真的明白了Surface到底是什麼。它不是一個iPad的競爭者,也不是一個Android平板的競爭者。它非常有自己的特點,也許不是最好的,但是絕對會真正打動一部分用戶。過去的這一周也讓我更加理解了為何Panos Panay如此看重對Surface的保密工作。如果只從遠處看看而不去真正使用它,你很容易對Surface做出這樣的判斷:它是一台無法運行大部分 Windows應用的Windows平板,同樣也沒有如iOS和Android上那樣豐富的應用,而且定價也不夠有進攻性。但是等你真正上手用了一段時間後,你才會懂它有什麼獨特的吸引力。誠然,Surface在某些方面比市面上所有平板都要優秀,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就像所有的平板和手機一樣,沒有完美的平台,你只能通過對特色和功能取舍的組合,來爭取部分用戶對你的產品有更強的共鳴。各家對願景的定義都是不一樣的。
Surface就是微軟的願景。除了一些跟顯示屏相關的技術討論之外,微軟在Surface簡介中幾乎沒怎麼提iPad。即使偶有提到,也是也正面評價為主。不是微軟昏了頭,iPad的確是一款非常優秀的平板,但是微軟依然相信市場上有足夠的空間來容納一款不太一樣的產品。
via AnandTech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自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