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 Dixon:代理問題

代理問題 ”是經濟學家對這樣一種情況的稱謂:即某人的利益與其所在機構的利益背道而馳時就會產生代理問題。

大公司的代理危機是常態。高管的主要作用之一便是通過組織結構和激勵措施來避免代理問題。比方說,大多數大公司都會建立擁有獨立損益或類似評判指標的業務單元,把自己分解為事實上的小公司(日本的經營之神稻盛和夫創建的阿米巴模式是正例。蘋果則是一個突兀的反例:Chris Dixon有一次向蘋果推荐一項可提高iTunes下載量的技術,得到的答復是“沒有人優化那個東西。我們這裡唯一要優化的數字是CFO辦公室的損益表”)

如果你想把技術賣給大公司,那就需要了解其對決策制定者的激勵措施。你在組織裡升得越高,這種激勵措施與公司的激勵措施就會越一致。不過,知識和運營職權一般都掌握在較低的崗位層級那裡。決定選擇哪個層面作為目標需要有微妙平衡。好的銷售人員懂得如何去駕馭這些微妙的因素把單子做成。這項任務的複雜性和有違直覺,正是缺乏經驗的創業者之所以很難賣東西給大公司的原因。

初創企業也存在代理問題,儘管這些問題遠沒有像大公司那般的引人矚目。用編程的話來說,人更少意味著人人都“更接近於實質”。對權益報酬的強調也有所幫助。但還是會有問題。相對於在日復一日建設建設一家成功公司的苦日子裡強調自己的身份,某些CEO對在聚會上說自己是CEO更感興趣。有的設計師只關注自己打造的組合。有的開發者只對激發智力的項目感興趣。每一項工作都有自己的塞任之歌。

The Wire之所以是如此偉大的一檔電視節目,其中一個原因是它以逼真且令人信服的細節展示了代理問題是如何不斷阻撓了用心良苦的個體努力的。其令人沮喪的結論是,我們主流的民事機構注定是要失敗的。我們這些技術樂觀主義者反對這一點,互聯網使得新的網絡被創建出來,消除了對大型組織的需要以及隨之而來的代理問題。理想上,這些網絡再造了大型組織的勢力,但運作起來卻像初創企業一樣一致。

Via:Chris Dixon

除非註明,本站文章均為原創或編譯,轉載請註明:文章來自36氪

要得知最新科技消息,請留意派亞普科技創見!

Categ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