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基亞墜落:木馬CEO何時離開

諾基亞墜落:木馬CEO何時離開

諾基亞在Windows Phone操作系統上的孤注一擲並未給它帶來轉機,它與微軟的合作已經超過18個月,埃洛普對如何拯救一家巨型智能手機廠商毫無頭緒,他什麼時候將離開?(本文為《第一財經周刊》227期封面報道 記者/文姝琪&徐濤 )

埃洛普,被過度批評的CEO

前諾基亞管理人員、移動行業分析師Tomi Ahonen不是第一個向埃洛普提出尖銳批評的人。他最近發表的一篇博客文章將諾基亞的進一步沒落歸結到「埃洛普效應」上,他稱「埃洛普是所有行業里最差勁的CEO」,他為公司設定的以功能手機、Symbian手機和Windows Phone手機為支柱的戰略已經完全失敗,他應該立刻被董事會解僱。

幾個月前,資深硅穀人士、前蘋果公司高管Jean-Louis Gassée就已經提出了類似建議,他認為諾基亞現在已經不需要埃洛普。他表示兩年前諾基亞曾向他諮詢過關於公司發展的問題,而他給出的建議是,解僱當時的CEO康培凱,放棄Symbian發展Android設備。

不過接替康培凱的埃洛普最終選擇了微軟。現在與微軟的合作已經超過18個月。在最近發佈的2012年第三季度財報中,諾基亞的凈虧損達到9.69億歐元,凈營收較上年同期下滑了19%。

一切都被弄得一團糟,諾基亞已被甩到身後—三星在去年第三季度超越諾基亞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生產商,到今年第一季度手機整體出貨量已經成為第一。還有佔據手機行業70%利潤的蘋果公司,iPhone 5在面市的第一個周末賣掉了500萬部,比諾基亞Lumia手機整個第二季度的銷量還要高。

與微軟的合作更是最令人感到尷尬的部分。現在這個時候,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正在為Windows 8系統的發佈而忙碌,而此前媒體報道微軟正打算自己製作Surface手機,是的,它們已經做出了Surface平板電腦。

所有人都看到了諾基亞在微軟眼中越來越不重要的事實。在10月29日微軟Windows Phone 8正式發佈會的邀請函中,海報里的手機打着HTC的Logo。

埃洛普,會讓諾基亞為微軟陪葬?

諾基亞,正在變得衰弱

操作系統和手機品牌商仍然陷於混戰。諾基亞在一個多月前舉辦了2012大會,在那場80多分鐘的發佈會上,諾基亞竭盡所能地展示基於Windows Phone 8系統的兩款Lumia手機—這是它們最後的救命稻草。Lumia 920的創新之處在於帶有光學防抖,支持手指以外的物體觸控,還可以配上一款顏色鮮艷的無線充電枕頭。

儘管鮑爾默親自到現場支持,但諾基亞還是沒能讓投資者們滿意。鮑爾默緊緊擁抱了自己曾經的下屬埃洛普,並發表了為時6分半鐘的講話。諾基亞高級副總裁Marco Argenti對《第一財經周刊》說:「沒有任何一家供應商能夠做到如此深度的合作關係,鮑爾默的出現說明了這一點。」

事實上在兩周之後HTC手機的發佈中,鮑爾默也一樣出現在了會場並盛讚了那款「傑出產品」。

2012大會的第二天,諾基亞股價大跌16%。Swedbank的分析師Hkan Wranne說,當務之急是渠道問題,這些新手機什麼時候開賣,哪些運營商會合作都沒有答案,投資者需要確定的是,這些手機會在聖誕節之前走向市場。

能讓分析師們稍微表現客氣一些的只有諾基亞的網絡業務和現金流。的確,為了節省現金流,埃洛普上任之後推出了超過5次裁員計劃,其中去年年底宣布裁掉諾基亞西門子公司1.7萬名員工,今年6月14日,埃洛普宣布全球裁員1萬人。在這一次的裁員中,諾基亞中國裁掉了近一半的員工。與他們同時說再見的還包括諾基亞北京研究院「成長經濟體實驗室」,以及這家公司在芬蘭的最後一個工廠。

聽起來有些傷感,芬蘭品牌不再有芬蘭製造了。在諾基亞最輝煌的年代,它曾為芬蘭GDP總量貢獻4%,並有1%的芬蘭人在這家公司上班。

埃洛普在不久前接受芬蘭媒體的採訪中似乎流露出一絲悔意,「如果可以重來,諾基亞也許會改變此前做出的一些決定。」這些閃爍其詞的話還沒有被媒體解讀明白,諾基亞已經迎來了第六次季度虧損。

根據Gartner的數據,2007年諾基亞在全球手機市場上曾佔有37.8%的份額,摩托羅拉佔14.3%,三星佔13.4%。如今,諾基亞的市場份額已下滑至19.9%,位居第一的三星佔到21.6%。更糟糕的是,讓諾基亞保持這些市場份額的大多是低利潤、售價在100美元以下且面向新興市場的低端機型。另一方面,相較於Android和iOS兩大智能操作系統,今年第二季度Windows Phone的市場份額只有可憐的2.7%。

埃洛普,會讓諾基亞為微軟陪葬?

這個數字足以讓鮑爾默坐立難安,好在他的賭注還沒上場。即將上市的Windows 8桌面系統和Windows Phone 8是微軟在移動市場最後的機會。

後者同樣是諾基亞的賭注。埃洛普上任不到半年就宣布了與微軟戰略結盟的消息,此後諾基亞將Windows Phone作為智能手機的主要操作系統。而在包括Tomi Ahonen、Jean-Louis Gassée等人來看,錯誤就是從那個時候發生的。

埃洛普的決心曾讓人感到吃驚。他那個「燃燒的平台」備忘錄在業界廣為流傳,他認為諾基亞必須「跳進冰冷的海水」去尋找一線生機,隨後他宣布放棄 Symbian,儘管這個平台曾把諾基亞帶上了全球第一的位置。埃洛普又解散了MeeGo團隊與跨平台應用開發程序Qt部門,基於Linux平台的 Meltemi操作系統開發也胎死腹中。

所有的資源都傾斜到了Windows Phone上,諾基亞卻沒能得到足夠的回報。微軟在舊金山發佈Windows Phone 8的同時給了它的合作夥伴第一次致命打擊:WP8不支持7.5系統的升級—這是當時Lumia系列手機唯一的操作系統,這直接導致美國AT&T運營商將Lumia 900半價銷售。Jean-Louis Gassée覺得這不可思議,「諾基亞董事會居然會同意埃洛普犯下這樣的錯誤」。第二次打擊則是全球首款Windows Phone 8手機的發佈機會被三星搶走。

從產品層面,諾基亞已經失去優勢,而渠道本來是諾基亞成功的另一個關鍵,但激烈的轉型—指的是埃洛普的那些選擇—導致銷量低迷,同時渠道也難以倖免。

時代變,諾基亞落伍了

時代變,諾基亞落伍了

發生在中國市場的變化就足以證明問題所在。今年4月,諾基亞全球副總裁趙科林離職,他曾是諾基亞中國FD(Fullfillment Distribute)渠道的建立者:諾基亞在各省建立直控分銷商,產品從公司通過FD到達市場終端,定價權歸屬諾基亞,經銷商賺取返點。憑藉FD,諾基亞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曾激增至40%。

2011年的第一季度,諾基亞FD的存貨周期被拉長到11周,渠道商的資金周轉開始變得困難,虧損出現。諾基亞為了達成銷售任務,往往會通過返點率政策向渠道商壓貨。「比如3000萬元的貨是給10%的返點,而如果只能消化2000萬元返點只有3%」,迪信通高級副總裁齊峰對《第一財經周刊》說。在產品銷量好的時候這並沒有太大問題,但當諾基亞開始走下坡路時,累積的矛盾漸漸顯現。

在北京擁有150家連鎖門店的迪信通目睹了諾基亞的衰落。在年景最好的2007、2008年,迪信通一周可以賣出3萬台到4萬台諾基亞手機,而現在諾基亞一周大概只能賣出200台,蘋果和三星的銷量是它的4至5倍。

終端資源隨之轉移。迪信通沒法再與諾基亞的銷售人員每周碰頭開會,討論新品的活動宣傳和促銷方案。由於裁員,從前負責北京區域的團隊職責擴展到了整個華北地區,兩個月和齊峰都見不上一次面,而迪信通也早已將位置最好的櫃檯挪給了蘋果和三星。

曾在互聯網部門負責產品推廣的張諾也面臨過資源不足的問題。2007年諾基亞風頭正勁,也是門戶網站最重要的客戶。這些需要客戶資源的網站甚至派駐團隊,只要諾基亞提出要求都會第一時間給出反饋。去年開始事情有了變化,張諾明顯感到對方對問題的響應不再及時,甚至有時會提出資源置換的要求。

諾基亞銷售和營銷系統發生的問題讓公司進一步陷入困境。根據一位諾基亞銷售部門管理人員提供的數據,在6月的這輪裁員中,諾基亞在中國的零售終端裁去了10%至20%的促銷員,而銷售代理被減少了75%。

伴隨着裁員計劃,埃洛普對諾基亞的戰略調整還在繼續,除了投資Lumia系列手機和保證功能手機的盈利性,地理位置服務成為其三個重點之一。

這或許是諾基亞為自己找的退路,或者借口。當被問及「如果Lumia失敗諾基亞還有沒有自救機會」,Marco Argenti回答道,「別忘了諾基亞擁有五條業務線:Asha功能手機、Lumia智能手機、位置服務、諾基亞西門子和基礎專利。」

大多數人認為,埃洛普最大的失誤是選錯隊友

大多數人認為,埃洛普最大的失誤是選錯隊友

面對埃洛普上任之後大刀闊斧的改革,諾基亞內外一直有強烈的爭議。「作為一家終端廠商,同什麼平台都可以合作,不管哪個平台好賣,至少可以賺回賣硬件的錢,而硬件才是諾基亞的優勢。」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諾基亞前員工對《第一財經周刊》說。

另一位前員工的說法則更具諾基亞自我定位的代表性:「如果當初選擇Android,諾基亞的財務或許會比現在好,但永遠不可能再回到第一的位置。這是諾基亞不能接受的。」

在宣布與微軟的合作計劃之前,埃洛普曾與谷歌謀求過合作,但谷歌拒絕給這家全球最大的手機廠商任何的優惠條件和讓步。「我們不會是完全依靠Android平台的公司,我們是諾基亞。」埃洛普曾這樣說道。

作為執掌諾基亞的第一位非芬蘭籍CEO,埃洛普的上一份工作是在微軟領導Office軟件項目,他在智能手機和供應鏈方面都缺乏必要經驗。現在看起來,他為諾基亞這家手機製造商所設定的道路—以抱定一個操作系統作為前提條件並試圖以此獲得競爭—並不是正確的做法。

在手機硬件信息相對封閉的時代,「換殼」是手機廠商的常見策略。這意味着只對配置和功能進行細微調整,再配以不同的尺寸和外觀以新款名義推向市場。諾基亞的成功也源於此,它以強大的硬件質量和營銷手段見長,而行業內對此也一向有「科技以換殼為本」的揶揄。

這項規則被每一代硬件都有實質性升級的iPhone所改變,而Android大軍的加入使手機的硬件配置趨向透明。

雖然如今的Android廠商依然在走類似「換殼」的策略,但Android可以被個性化改造的優勢讓它迅速奪得市場份額。聚起社區用戶的MIUI和改造為封閉環境的Kindle Fire都基於Android,相比之下,Windows Phone則依然是一個封閉系統。

早在上任之初的四個月間,埃洛普將復興目標稱為「找到下一個打敗蘋果、Android和微軟的新產品」。但他錯誤地拋棄了諾基亞的優勢:硬件、設計和營銷,並試圖押寶在一個新的操作系統上,期望它能異軍突起。

「在合作之初,大家都以為微軟和諾基亞會是一種平等的關係,」一位諾基亞中國的管理人員對《第一財經周刊》說,「現在的情況是,雖然埃洛普是從微軟出來的,但他對這次合作的掌控並不如想象當中的那麼強。」

埃洛普曾這樣解釋選擇微軟的原因:「選擇Android意味着諾基亞對競爭精神的放棄,因為這個系統不能讓諾基亞從Navteq等服務領域的投資中獲得回報,而且也不利於諾基亞與其他廠商區分開來。」

諾基亞的驕傲讓他們選擇了小眾,但升級事件還是把埃洛普搞得措手不及。「這是處理方式的問題,蘋果和Android都曾經出現過不能升級的情況,但微軟這麼說顯然沒有考慮過諾基亞,」上述管理人員說道,「現在諾基亞內部對微軟已經產生了一種敵意。」

這並非是意想不到的矛盾。任何一家操作系統提供商都不會願意將自己綁定在另一家公司身上,更何況諾基亞面對的是微軟。微軟的野心遠不止於諾基亞日漸式微的硬件。7月13日,鮑爾默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甚至表示,自己將對蘋果所涉足的任何領域展開競爭,並且針對蘋果的行動並不局限於微軟的合作夥伴。據諾基亞的管理人員透露,在微軟發佈Surface平板電腦的時候埃洛普就非常吃驚,「因為諾基亞也在計劃做自己的平板」。

諾基亞,艱難轉型互聯網

諾基亞,艱難轉型互聯網

把諾基亞逼到這般境遇的並不是微軟,而是這家手機廠商曾經的風光和不思進取:研發產出比和決策效率低下,執行力不佳,對創新方向失去控制。

在一張內部的產品路線圖中,諾基亞為自己的未來畫出了一幅金字塔。金字塔的底端是諾基亞和微軟—這代表着生態系統,與微軟的合作意味着諾基亞已經根基不穩。他們強調了四個尚存的優勢:設計、音樂服務、影像娛樂和地圖導航。

早在2007年,諾基亞曾砸下81億美元的巨資收購全球最大的地圖供應商Navteq,並在隨後的三年內一直保持着對地圖業務相關公司的收購。此後它還發佈了「Comes With Music」,這是一個和iTunes相似的服務,允許用戶免費無限量下載一年音樂。

諾基亞想要扭轉作為一家硬件製造商的命運—這樣的未來在今天的PC廠商身上已被印證:市場競爭和成本的削減導致慘烈的價格戰,英特爾和微軟等供應鏈上游拿走大部分利潤,PC市場衰落,硬件廠商的凈利直線下跌。惠普和戴爾開始向解決方案和服務提供商轉型,而對於手機製造商來說,依靠內容和服務獲得收入的確是未來的方向。

但在此之前,諾基亞得守好先發的入口優勢。即使未來Windows Phone 8全面預裝諾基亞的地圖導航軟件,這家硬件公司的強大基因,也不可能讓它輕易轉型為一家移動互聯網應用提供商。

張諾在網絡資源的購買上就曾遭到重重阻力。按照採購部門的要求,為了推廣互聯網產品,她需要上報幾家同類型的渠道商信息,再由採購決定最終購買渠道。這個決策流程依然按照硬件採購的規則,需要3至6個月的時間。

諾基亞並非沒有看到未來,相反它曾有創造未來的機會。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在iPhone推出的七年多之前,諾基亞團隊曾展示了一款樣機,擁有彩色觸屏,屏幕下方只有一個單獨的按鍵。這款手機能夠定位餐館、玩賽車遊戲,還可以訂購唇膏。

諾基亞的保守與封閉文化,將是止損最大的障礙

諾基亞的保守與封閉文化,將是止損最大的障礙

過去10年,諾基亞為研發投入了400億美元,是蘋果同期投入的四倍,但最後留下的只是三個被拋棄的系統和價值60億美元的專利。曾在諾基亞北京研究院工作的王鎬對那份工作的總結是,壓力不大,研究院對他們也沒有特別具體的要求,「壓力主要來自於自己對技術的追求,以及論文發表的Deadline。」

對生態系統的嘗試開始於2006年,第二年諾基亞推出了Ovi商店,吸引用戶通過互聯網獲取更多的遊戲和音樂服務。這個計劃還是被「諾基亞王國」的思路搞砸了。「只要是諾基亞自己做的服務,就不願意讓別家的服務進入Ovi商店,包括地圖和音樂,」諾基亞負責合作夥伴關係的一位前員工說,「這已經違背了互聯網開放的思維。」

合作夥伴也開始流失。王鵬的公司從2000年開始就為諾基亞開發應用。在幾年前,王鵬的贏利方式是將基於Symbian的應用發佈在Ovi商店和各類論壇中,通過與移動運營商的流量分成獲得收入。

Symbian 不是一個友好的操作系統,相比起iOS,它只提供最基礎的功能,實現動畫效果還需要開發者自己寫代碼。但王鵬還是為Symbian被放棄感到非常遺憾,「它還有巨大的保有量,底層架構也很好,在低端機上可以跑得順暢,電池至少能比Android多用一天。UI的確不好,但UI能改」。

半年之後,MeeGo系統由於開發緩慢也被埃洛普放棄,操作系統的頻繁變更讓開發者對諾基亞徹底喪失信心,而諾基亞與開發者對接的員工也只能以「Windows Phone是一個有前途的操作系統」去勸說合作夥伴。

在他們看來,無論是Symbian還是其他平台的未來,諾基亞大可以不用公之於眾,明智的做法是根據市場情況慢慢降低出貨量,否則開發者根本不會繼續跟進。

諾基亞的高層卻依然持着樂觀態度。「未來市場上可能會有4億台Windows Phone 8設備,它們都有相同的用戶界面,」Marco Argenti說,「我們有做本地化服務的人員和團隊,並能幫助開發者省錢。諾基亞的品牌也會讓用戶從iPhone那裡轉換過來。」

但願高管們不會忘記諾基亞在過去五年中已經跌去90%的市值,以及它的驕傲和固守是如何挫傷了投資人和消費者的信心。

2010 年,已經退休的諾基亞前高管Juhani Risku在一份診斷書中批評諾基亞是一家「內在極其官僚的公司」。他的團隊曾對Symbian提出了數百項改進意見,但沒有一項獲得通過。Risku認為諾基亞對創新審批的流程十分漫長,迷戀數據,在群體調查和市場細分策略上投入過多精力,這種芬蘭式經營讓公司無法創造出顛覆性的創新產品。

埃洛普曾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中國公司做一個產品的速度,是我們做一個PPT的速度」。而合作夥伴高通公司首席執行官保羅·雅各布也曾表示,在最近這輪裁減成本之前,諾基亞仍然未能很好地把精力集中到有用的研發項目上。例如諾基亞北京研究院曾經開發一個「手寫計算器」,這個產品的用處是讓用戶直接手寫算式並得出答案。

「我認為這是一個創新和偉大的產品,」在Lumia 920發佈的現場,Marco Argenti用他的意大利口音繼續推銷自己的產品,「你可以獲取『憤怒的小鳥』所有的內容,包括下載鈴聲、壁紙、視頻,你還可以與朋友一起玩這個遊戲。只有諾基亞能夠做到。」

作為「憤怒的小鳥」的生產商,Rovio正取代諾基亞成為芬蘭新的代言人。但在它的新遊戲「Bad Piggies」里,小鳥已經不再是主角,諾基亞卻還在為自己跟上小鳥的「潮流」而沾沾自喜。

這家昔日的手機帝國曾因「擔心無法控制自己的命運」而把自己推向了微軟。現在的結果是,在智能手機的戰場上,諾基亞不僅失去了尊嚴,也沒有了籌碼。

原文網站 / 轉載自: Tech2IPO

要得知最新科技消息,請留意派亞普科技創見!

Categori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