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複製與仿冒不啻為一中國式微型創新

中國是否具有創新與研發的潛能?聽聽 Google 大中華區前任總裁李開復怎麼說。

  • 擅長複製  無法創新? 李開復:NO

一般來說,中國最為人所詬病的地方在於,只複製、仿冒別人的產品,但創新、研發能力卻相對薄弱。

然而,對於上述觀點,李開復卻有不同見解;他認為,「創新」一詞的意義,並不僅限於某種革命性的突破或改變,相反的,具備開創性與重要性的微小進展,也可被視為一種創新。他強調:

「我們必須從中國的脈絡,來理解這種「中國式微型創新」,進而了解如何藉由「微型創新」替企業帶來最高價值。」

他也具體提出中國具有創新潛能的指標性領域,以及合適的研發途徑。

  • 長期性研發,有助中國引領創新

李開復表示,中國極具創新潛力的領域如下:

1. 可獲政府津貼補助的創新:例如替代性能源開發。

2. 透過嚴謹實驗帶來的創新:例如藥物研發。

除此之外,適合中國的研發途徑則包括:

1. 有穩定資金挹注的長期性研究。

2. 由曾在國外受過專業訓練的「海歸派」研究者主導的研究。

從李開復的說法可以看出,風險性較高或天馬行空式的「革命性創新」,不見得適合中國,但透過長期性深入研究所帶來的「微型創新」,卻可能使中國在創新研發上取得領先地位。

(資料來源:BusinessInsider;圖片來源:mckaysavage, CC Licensed)

原文:TechOrange

要得知最新科技消息,請留意派亞普科技創見!

Categ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