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容易的認為在一個擁有超過10億多人口、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生活,不需要太多的會議就可以很容易的見到彼此。其實不然,動蕩時期的中國因為空前數量的居民遷往城市,建立社會的舊方式很難適用於高層公寓和城市生活。
這就導致了「合流」的現象,使人們的約會方式日益發生了改變,因為城市遷移造成了在中國特大城市出現了許多年輕的陌生人。對一些人來說,這或許是一種新的繁榮。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當時人們也生活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世界裡,孩子們被互聯網的世界包圍着並深受其影響。
科技幫助人們解決了許多問題,約會就是其中之一。科技催生了大量的互聯網公司,他們着手解決的問題就是中國的男女配對。年輕人在找伴侶方面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他們被迫在家長的要求下去參加各種相親會,而不能自然式的戀愛。北京清華大學一位博士研究生利塔•虹•芬奇(Leta Hong Fincher)的研究表明:女性,尤其是當畢業了、過了20歲的,她們在這方面有很大的壓力。
「我採訪了許多女性,我親眼看到她們迫於壓力被下嫁到生活各個領域中。我沒有看到男性也面臨著同樣大的壓力,儘管它是存在的,」她說。
芬奇在一篇《中國「剩(聖)女」》的文章中對中國政府、媒體在剩女問題上的觀點進行了抨擊。她認為中國政府媒體過分強調「剩女」這個詞,使中國女性認為到30歲還不結婚,就會成為老處女,但頗具諷刺的是中國男性也過剩。因此這種「剩女」現象的本質是中國政府媒體的性別歧視。
如果你是其中之一
在互聯網的時代里,許多約會網站、約會節目應運而生。網站如百合網、世紀佳緣,節目如非誠勿擾、我們約會吧。除了這些,還有像QQ、YY等聊天工具,它們的出現都在改變中國的約會方式。
在面臨工作與結婚的雙重壓力下,人們不用出門就可以發展戀情。不管是工作還是在家,一上網就能認識許多人,由此出現了「網戀」現象。雖然它帶來了一些消極的影響,中國在線約會網站世紀佳緣曾因會員欺詐行為而遭集體訴訟,但即使這樣公司仍然有利可圖,第二季度營業利潤為1850萬元(約合290萬美元)。
陌生人
隨着智能手機的發展,人們不再滿足於網站與節目,人們想要隨時隨地的約會,於是一些約會應用出現了,陌陌就是其中之一。
陌陌是一款基於地理位置的移動社交應用,陌陌的名稱來自於中國的「陌生人」一詞,在去年8月份發佈后,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獲得了超過1600萬的大用戶。當其慶祝上線一周年,擁有1000萬用戶時,意味着在僅僅兩個月的時間裡就又獲得了600萬的用戶。
陌陌運營總監王力在談到公司成功時表示中國的文化背景有助於推動陌陌的發展。「中國人比較含蓄,不是直接的人,他們更願意通過網站或寫作進行交流,」他說,而美國人恰恰相反。
其副總裁兼海外項目負責人強調說人們需要這種應用,因為中國的城市居民往往不知道住在自己附近的人是誰。
「這種新技術可以加深鄰裡間的感情,建立新的溝通渠道,」她說。雖然陌陌促進了年輕人約會,但是其核心還是一種非常基本的通信服務。
當問及是否認為騰訊的WeChat 對其產生競爭時,王力表示騰訊公司是非常大的,這是兩個不同級別的東西,像陌陌它是比較迎合年輕人的口味。
為什麼陌陌會有這麼多的年輕用戶呢?這款應用很受學生歡迎,平均年齡在25歲左右。有趣的是,該應用上的男女比例用戶為2:1,這也就導致了陌陌被冠上了「約炮神器」的標籤。
另外陌陌已經擁有約70名員工,公司高管表示其員工年齡平均在24~25歲,這可能也是陌陌吸引這麼多年輕人的原因之一。
如今陌陌已經具備了一項新功能——創建群組,比如說成立電影粉絲團,但是該功能應該存在嗎?萬一他們中有已經結婚或者是有嚴重關係的人怎麼辦?王力表示用戶將會適應這項功能,因為社會需求隨着時間的發展在不斷改變。
展望未來,陌陌也有走向國際的遠景,其即將推出英文版。
地下同性戀
雖然中國一直在倡導所謂的「和諧」家庭,但是社交媒體的發展無疑也在推動着同性戀的發展。不管是微信還是微博,同性戀現象都此起彼伏。日前彭博社就爆出了一對同性伴侶,今年夏天新浪微博上傳出了他們訂婚的消息,視頻也在網絡上大肆宣揚。
儘管政府一直在強調禁止同性戀婚姻,但現在看來中國的婚禮似乎「越來越寬容」了。
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在科技與生活聯繫更加密切時,中國的約會方式在不斷改變,而各種新奇的現象也在不斷湧現,中國正在被科技浪潮改變着。
Via TNW
本文由最科技金鑫編譯,轉載請註明出處: http://www.hksilicon.com/kb/articles/96805
原文網站 / 轉載自: 最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