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一個裝嫩的老年人

雲計算

   雲計算理念於最近幾年一躍成為全球炙手可熱的討論話題,並且不斷擴展數據挖掘和採集的領域。但運用全球數據庫進行計算的概念早在幾十年前就被提出來了。這個人們眼中的「青年」,似乎年紀有點大。

   20世紀50年代,"分時"只在學術界和大型企業中使用,而現在則被認是為雲計算的基本概念計算。幾個客戶需要在獨立的終端上訪問信息,但大型機技術成本高昂。為了省錢,他們需要找到一種能夠為多個用戶共享CPU時間的方法。從那時起,它是只是一個躍點、 經過一步一步發展一躍成為今天的雲計算。

   1969 年,J.C.R.Licklider 引入"星系計算機網絡"這一概念,並且開發了阿帕網(ARPANET局域網)(高級研究計劃局建立的計算機網),並希望有一天每一個人都可以在任何位置訪問數據和程序。

   約翰 • 麥卡錫,"人工智能"之父,建立了雲計算的理念,也是首位運用雲數據進行人口普查和金融交易的人。

   Licklider提出的"星系"概念是在幾年後才在科技領域得以實現,因為直至九十年代互聯網才足以支持足夠的帶寬,雲計算才得以服務大眾。

   1997 年,德拉姆納特Chellappa教授第一次使用"雲計算"這一術語。然後,1999年,Salesforce.com 成為第一個通過互聯網提供應用程序和軟件的站點。

   2002年,亞馬遜通過"Web 服務"(AWS)提供一系列先進的雲服務系統,產品橫跨雲存儲到時雲計算服務。緊接着在2006年,亞馬遜推出彈性雲計算(EC2) 作為商業網絡服務,它允許小公司租借並且運行他們自己開發的應用程序的計算機。

   2007 年,Salesforce.com與Force.com聯手,擴大其研究成果。基於開發人員的平台允許公司通過雲服務開發並運行所有的業務應用程序和網站。

   2008 年,時至谷歌和微軟涉足雲服務行業中時,雲服務才真正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地應用起來,並再一次推動了這一技術的發展,成為未來科技發展的領頭羊。 Google推出的 App Engine 提供了成本低廉的雲計算和存儲服務,使雲服務這一概念得到進一步的推廣和流行 ;2009 年,Google Apps允許人們將自己的文檔存儲在雲服務器。微軟緊隨其後創辦了 Windows Azure,作為鞏固科技巨頭爭相擴張和角逐的雲市場。

   2010年,Salesforce.com與Database.com取得了持續性的增長——依舊是通過為開發者提供服務——而且他們提供的雲服務允許計算服務在任何設備或任何編程平台以任何語言進行運算。蘋果開發iCloud作為進入這一領域的唯一賭注,訪項服務允許客戶在一系列設備間相互同步照片、 應用程序、 音樂和文檔。

   但云服務還未迎來它最輝煌的時刻。現代生活對數據增加的需求意味着雲計算將繼續增長——根據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到2014年雲服務的收入將會超過1520 億美元。

   對雲服務來說,它的極限便是天。

   TECH2IPO:每次看到雲計算,我都會想起1987年的春晚,費翔唱了一首《故鄉的雲》。在雲計算的舞台上,Sun 、Google、Amazon、IBM等西方IT巨頭長袖善舞,姑且不管它們誰將在這次雲端角逐中笑到最後,可這都是西方的雲,故鄉的雲又在哪裡呢?

   文章來源:Mashable

 

原文網站 / 轉載自: Tech2IPO

要得知最新科技消息,請留意派亞普科技創見!

Categ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