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公司目前在招聘一個總經理,有一個人過來面試,他很滿意,但是有一個顧慮,候選人在該行業有過十幾年的經驗,曾經從底層做起,到獨當一面,後來創辦過一家公司,可惜後來經營不善倒閉,正好朋友這邊要招人,所以打算聘用他,但是真的很糾結。
這些擔心的問題包括:創業失敗問題,擔心過去的失敗會在自己公司重演。心態問題,曾經創過業的人,是否甘心繼續打工,他是否會隨時離開,並可能帶走公司的核心團隊和機密,所以真應該怎麼辦呢?
羅天成認為:這些情況還是因人而異,並不一定創業的人就不好。為何不看到創業者更好的一面?起碼有2點是優點:失敗的經驗和更強的工作責任感、大局觀。
這個問題的根源不是創業者才幹如何,也不是擔心創業者會離開,而是在擔心他是否會帶走公司關鍵資源,帶走現有公司的資源再東山再起。這才是不少人考慮的。樓主也說到了這一點。
創業者做不長久會離開,這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就算他不是創業者,如果企業無法容納他,或者他找到了很好的創業契機,還是會離開的。但正如人們擔心所在,非創業者還是有機會帶走公司核心機密與團隊,這點跟招錄的人是創業者還是非創業者沒多少因果關係。
我比較認同華為那種鼓勵員工的創業模式?如果你的下屬,無論是創業者還是無創業經驗,只要他有創業慾望,而且真有這個才幹,你又認同他提出的項目前景與運作方式,為什麼不變通下入股支持他創業?增設一個子公司不也是一件很好的事嗎?
別老想著控制別人,商業利益上追求,很難滿足個人需求的,與其這樣,不如放手一起發展。反正自己經營的目的也是賺錢,這樣不是皆大歡喜嗎?哈哈,個人建議。
而陳雪頻的觀點則是:首先,創業成功是偶然,而失敗是大概率事件,因此創業失敗未必就證明這個人能力不行。而且敢於創業的人,一般而言都還是業務能力很強的人,否則他也不會從基層做到高層。我們假定,這些人也是善於自省的人,從失敗經歷中吸取了很多教訓,因此重蹈覆轍的概率要比沒有創業的人低一些。所以,招聘這樣的人是件好事,他已經為自己的失敗付出了代價(還不需要你來買單),重犯以前的錯誤的可能性很小。而且經過失敗之後,他需要重新證明自己,往往求勝心一定很強,如果讓這樣的人負責內部開拓性事務,絕對是合適的。
至於顧慮這個人未來會不會重新創業,我的看法是這樣的:每個男人都有創業夢,但創業不一定要自己單干做老闆,如果有個好的平台內部創業,而且能分享成功的果實,我想大多數人還是願意選擇內部創業。所以作為老闆,心態也要好,要有雙贏的心態,給別人一些空間,讓他折騰,給他一些股份,他做得越成功,你也就越成功,畢竟你的股份是大頭。如果你擔心他會帶走你的核心團隊和機密,那只能說明你這個老闆做得太失敗了,這樣的企業也沒有競爭力。做老闆,要有容人之心,別人才肯賣命為你幹。
via i黑馬 by 優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