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3週年創造700名億萬富豪 六成公司股票破發

備戰十年的創業板在三年前開鑼。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創業板公司轟轟烈烈、集體掛牌深交所,成為A股市場上的又一大資本盛宴。然而,三年過去,創業板讓355家公司獲得2300多億元的資金,並造就一大批億萬富豪。但給二級市場留下的卻是「遍地雞毛」,超過六成個股破發,股民虧損接近 200億元。

文/表 記者 張忠安、楊欣

創業板之最

三年造就近50位10億富豪

湯臣倍健最牛 董事長身價71.42億元

深交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0月25日,創業板上市公司總數達到了355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為8433.15億元,其中流通市值為3134.29億元,創業板的平均市盈率則為30.92倍。3年創業板累計擴容11.68倍,並造就了735位億萬富豪。

據同花順統計,過去了3年來,創業板累計發行了81.69億股,預計募集資金872.58億元,但實際募集資金卻達到2310.39億元,超募資金總計1437.81億元,超募164.78%,平均每家創業板企業超募資金達到了4.0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大規模的中小企業闖入資本市場,造就了一大批富豪階層。「如果沒有創業板,以及這麼高的發行價,怎麼會有這麼多人一夜暴富。」一位券商市場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有統計顯示,在上述355家公司中,共有3668位原始股東,他們持有原始股的當前總市值已經高達3801億元。

按照今年中報披露的持股數量計算,目前身價最高的是湯臣倍健的董事長梁允超。僅次於蘇寧電器張近東和東方園林的何巧女。數據顯示,梁允超目前持有湯臣倍健1.26億股股份,昨日該公司報收56.68元,這也意味著,梁允超當前僅股權身價就達到71.42億元。而張近東為132.47億元,何巧女身價為90.98億元。

緊隨其後的是智飛生物董事長蔣仁生,身價高達69.69億元,創業板身價前10名的平均身價為40億元,身價超過10億元的個人股東接近50位。

另外,從單個公司看,匯川技術製造的億萬富翁最多,合計19位,超過10位的公司有4家,355家公司平均每家公司製造2位多億萬富翁。

券商等中介賺得盆滿缽滿

平安證券最猛 賺了18.36億元

有人說,創業板就是創富板。在過去的三年裡,不僅讓上市公司高管和原始股東一夜暴富,也讓很多券商等中介賺得盆滿缽滿,累計獲得承銷費161億元。

數據顯示,在這場IPO盛宴中,包括保薦人、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在內的中介機構共計收取了161.21億元的發行費用,承銷費用達到 131.39億元,其中沃森生物的承銷保薦費用達到1.47億元,位居兩市最高。而上市公司給承銷商費用超過億元的共有8家,其餘七家分別為東富龍、神州泰岳、奧克股份、開山股份、東方財富、大富科技和碧水源。

記者對比發現,中信證券、銀行證券、廣發證券等眾多龍頭券商紛紛加入到創業板承銷大軍當中。但從主承銷商的情況來看,平安證券和國信證券依然是最多的兩家券商,其主承銷創業板的首發項目分別達到了46家和33家,賺取的承銷費用分別為18.36億元和12.21億元。

在獲得承銷項目較少的券商中,中原證券僅獲得一單,實際募集資金4.39億元,獲得承銷費用3547萬元。

六成公司股價跌破發行價

恆信移動最慘 比發行價跌了64.5%

創業板在推出的時候,其主要功能一方面是為那些具有成長性、高科技等企業提供融資機會,另一方面為A股股民提供更多的投資品種。但三年過去,企業籌到錢了,高管暴富了,但股民卻被深套,超過六成公司破發。

據同花順統計,按照10月26日收盤價格(後復權)計算,355家創業板上市公司中,目前處於破發狀態的有233家,佔比高達65.63%。其中,恆信移動最慘。該公司2010年5月份上市,發行價為38.78元,而昨日收盤只有13.76元,跌幅高達64.5%。如果按照3564.61萬股的流通股本計算,持有流通股的股民累計虧損8.9億元。

按照目前流通股本和發行價計算,在創業板上,包括機構投資者等在內的流通股民虧損總額達1849.29億元,平均每家公司給投資者帶來近8億元的虧損。國民技術虧損額最大。資料顯示,該公司2010年以87.5元/股的發行價上市,股價在經過短期爆炒後直線下挫,昨日復權收盤價39.33元,較發行價跌了55.05%。最新的1.62億股實際流通A股計算,流通股東累計虧損的金額高達78.03億元。

深交所統計數據顯示,新股上市首日買入者主要是個人,2009年10月底至2011年10月底,創業板上市首日個人投資者買入金額佔比高達95.06%,首日買入的個人投資者10個交易日後虧損比例為64.25%。

352份財報不佳光環褪色

向日葵最虧 淨利潤虧1.3億元

「高成長、高增長」是三年來一直套在創業板頭上的光環。但從最新的財務數據看,此等光環正在褪色,高成長也備受市場質疑。

有分析指出,對於創業板上市公司而言,股價大面積破發只是表面現象,業績的大幅下滑,才是其「硬傷」。據同花順統計,截至26日,共有352家創業板上市公司公佈了2012年三季報,佔到整個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的99%。但這352家創業板公司中,淨利潤同比下降公司達到153家,佔比 43.47%。其中,恆信移動跌幅最大。三季報顯示,該公司今年前9個月淨利潤虧損1243.47萬元,同比降幅達到515.35%。

另外,還有10家公司出現虧損。其中向日葵虧損了1.3億元,淨利潤同比下滑236.56%;國聯水產虧損了9177萬元,淨利潤同比下滑 494.69%;天龍光電虧損了8531萬元,淨利潤同比下滑了200.52%。向日葵表示,今年由於受歐債危機、政府補貼削減、產能過剩等因素的影響,光伏產業持續陷入低迷,來自美國的「雙反」調查、歐盟反傾銷立案調查,無疑是雪上加霜,導致公司在報告期內出現虧損。

業績預測

業績漸顯回暖趨勢

在創業板上市公司總體業績表現「見底」之際,也透露出了可能「回升」的積極信號。

從創業板公司三季報預喜、預憂股具體所處行業看,預期向好的公司多分在醫藥生物和信息服務兩大板塊。作為一直被市場譽為防禦性行業的醫藥生物板塊,10月以來在大盤呈現弱勢震盪格局中出現強勢上揚,以5.11%的漲幅緊隨化工板塊,位居申萬一級行業中漲幅榜亞軍(化工板塊同期上漲5.32%)。中金公司認為,在確定性增長支撐下,醫藥板塊具備時間換空間的價值,四季度表現值得期待。

相關數據統計顯示,最近10年的四季度市場表現中,信息服務板塊平均漲幅為6.1%,位居申萬23個行業之首。從歷史表現看,儘管四季度信息服務板塊的總體表現並非最搶眼,但卻是最為穩健的板塊之一。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隨著國家各地方政府扶持文化產業政策不斷實施,以及國內消費升級進一步深化,文化傳媒行業未來將繼續維持高成長。對於子行業通信運營業,隨著4G頻譜劃分完畢,4G牌照發放即將提到議事日程,邦訊技術 、天源迪科、富春通信等公司都將受益於此。

創業板反思

退市真正實現或無期

在創業板問題頻現的同時,業界也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了直接退市制度的推出。業內人士認為,作為創業板的『過濾閥』,直接退市是創業板最重要的制度設計。

但是創業板成立兩年來,推出直接退市制度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4月20日,深交所正式發佈《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並自2012年 5月1日起施行。不過,與半年前深交所出台的徵求意見稿相比,相關退市制度條款最終與意見稿中備受爭議的核心條款基本沒有變化。此前專家、學者以及媒體諸多反饋,也最終未能在正式交易規則中得到體現。一些專家因此質疑,創業板徵求意見只是走了一遭過場。

儘管創業板退市制度中包括11種暫停上市的條件以及多項直接終止上市的條件,但最常用的退市條件還是:連續三年虧損暫停上市,第四年虧損將終止上市。

今年4月19日,當升科技(300073)發佈修改後業績預報,宣佈去年業績虧損72.8萬元,成為創業板推出3年半以來,首家年度業績報虧的創業板公司。也就是說,即使當升科技持續虧損下去,創業板首家退市公司出現最快還需要3年。

對以前年度財務會計報告進行追溯調整的退市規定,在一定程度包容了企業財務造假。如此一來,即便企業是造假上市,也會因為公司淨資產不是負數而逃避退市問題。如綠大地雖然造假事件上市後東窗事發,但因2009年的每股淨資產是3.67元,因此,根據創業板退市制度,綠大地仍然不會被退市。華泰聯合證券總裁周俊生認為,創業板退市須有配套懲處制度,才能切實保護投資者利益。

創業板價值

41家公司

淨利潤復合增50%

儘管限售股減持、業績變臉、市場包容性不足等問題使創業板公司的成長性飽受爭議。但是面對嚴峻考驗,不少創業板優秀公司在經濟「寒冬」下展現了高成長特性,3年內淨利潤複合增長率超過50%的公司達41家。

儘管創業板發展過程中遭遇了一些問題,但仍被看好是一個有成長前景的市場。業內人士表示,創新型企業的研發空間正是通過資本市場培育的。在持續大量的研發投入下,創業板公司技術實力和盈利水平顯著提高。截至2011年末,創業板公司已獲授權的專利數量9377件,其中發明專利1872件;在申請專利數量8469件中,其中發明專利3829件。

原文:TechWeb

要得知最新科技消息,請留意派亞普科技創見!

Categories: ,